+

[肆佰伍拾貳] 一場屬於病毒式行銷的公益,行銷學的典範模式

終於不是寫補記了,突然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港覺(拍手),

說到海闊天空,改天有空寫一下心得記錄好了,

(迷之音,又是一張空頭支票!)

好啦部喇低賽,我們要很認真的說一下這篇有點學術但是還是很時事八股的廢文,

最近冰桶盛行,這件事一直很有爭議,為了趕流行一定要來聊聊這件事,

我當然沒有要淋冰桶這種事,至於捐款等Taiwan, Province of China改了再說好了。

 

這次風風火火的冰桶事件,當社法政學系的同學還在糾結公益或是作秀的同時,

我們還是要以管院的角度來研究研究,這個事件又跟管理有啥鬼關係呢?

(迷之音,你這是要戰學院嗎?)

相信管理學院的學生應該多多少少聽過這樣一個名詞,「viral marketing,病毒式行銷」

終於進入主題了,沒錯就是病毒式行銷,

在wikipedia上對於病毒式行銷是這樣的定義的,

「又稱病毒式營銷、病毒性營銷、基因行銷或核爆式行銷。

其策略是通過公眾將信息廉價複製,告訴給其它受眾,從而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

透過公眾主動將訊息傳播出去,由於網路快速傳播的特性,

讓『口碑傳播』像病毒一樣快速傳播;但傳播的不一定是因為口碑好,

可能是「新奇」、「有趣」的內容導致網路用戶爭相轉載。」

是的,重點就是在病毒性行銷具有「低成本」、「高曝光率」的效益。

至於這個名詞從哪裡來的?在念科技管理的人快點說「選我!選我!」

他最早出現是因為在開放式原始碼的大師Tim O’Reilly提出來的(Montgomery and Alan, 2001),

至於他的概念是來自於,Elihu和Paul的「口碑行銷」(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這又是另一個長篇大論了,所以學術回顧先暫時打住。

病毒式行銷也在web時代,帶來的低成本跟高曝光率平台被發光發熱。

 

至於這次的冰桶事件,我真的覺得可以被寫進教科書或是HBR了,

病毒式行銷很重要的是行銷的「Content」是不是有助夠的創意,有沒有新穎性跟話題性,

另外則是他的「Channel」夠不夠多元,然後速度夠不夠快,

之所以這次的冰桶事件非常成功,當然可以從全世界熱潮出現,

或是ALS收到不少捐款的狀況,來做一個結果論,

但是我想要說的是整個行銷計劃的鋪成跟構思,我覺得都非常的傑出呀!

在Ralph Wilson提出的六點有效因素他都完美的達成了,

「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這似乎好像沒有直接的影響,

但是其實看到台灣被稱之為很多作秀手段,你就會發現這樣的行銷,確實提供了很大的價值,

如果念過Sheth-Newman-Gross消費價值模型(1991)的人,

就會知道,這樣的行銷帶來的社會價值是相當可觀的,

我就不多講這篇了,想理解地的自己去找PAPER。

然後,「提供無須向他人努力傳遞信息的能力」這點,

確實可以發現,其實他並沒有特別去努力去推廣,

他們並沒有努力的傳遞訊息,我相信ALS應該一毛宣傳預算都沒編。

「信息的傳遞範圍很容易由小向大範圍擴散」確實,本來是在美國的ALS開始的,

現在變成世界的活動,這確實是由小向大的快速擴散狀況,

至於三利用,「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行為;利用現有的通信網路;利用他人的資源」,

建立在公益的概念,帶起了公眾的積極性,然後還有許多名人效應存在,

透過免費的youtobe平台,facebook平台,讓「他人」自行拍片拍照上傳,

接著就捲起了冰桶旋風,這確實是非常出色的病毒式行銷。

 

但是我會稱之為典範,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

誠如維基百科上所說,病毒行銷是有風險的一種行銷手法,

「這種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行銷手段在給商家帶來利潤的同時,

也可能面臨網路執法人員,甚至駭客的威脅。

駭客往往通過追蹤獲取網路後台地址,進而入侵。

多數情況下,網路用戶會設置過濾,屏蔽廣告。

除非商家進行合理的行銷,否則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災難。」

由於一個非常簡單的名人牌,加上公益背景,

這樣的宣傳就一整個打翻了所謂的「廣告」身分,

但是說白了,不就是一個ALS的宣傳廣告嗎?

而這樣的手法,卻讓大家清楚的知道這是在做公益,甚至還造成了一種花車效應,

一個傳一個,不斷的快速蔓延,

不過聽說台灣很多潑完冰桶並沒有匯款的一群人,

我覺得在這個企畫上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監審制度,

應該有一個監審公眾的制度才對,不過好像不好執行就是。

但總而言之,以行銷學角度而言,冰桶事件確實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

善用了媒體平台跟群聚與花車效應的手法,

算是為病毒式行銷立下了一個相當了不起的完美戰機吧!

 

以上,

是其實本來是打算喇賽但是默默認真一下下的網誌,

網誌先生,我果然是學術人呀!

(迷之音,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