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仟柒佰貳拾柒] 在乎的人的社群平台動態,真實還是理想化的自我?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順利的活下來了嗎?今天要來聊聊我前陣子的感觸之一,我那天我看到依晨在「不夠善良的我們」的一次訪談,被問到會不會像簡慶芬一樣follow一些「在乎」的人的社群平台?她坦然的說會,但是她說「那些人放上去的,可能只是他想被看到的自己」,然後就感觸了一下,覺得確實在社群平台裡面,又有多少人展現的是真實的自己?又有多少人只是展現出他想要別人看到的?又或是他不敢在真實世界中展現自我呢?然而,在當代社交媒體的光芒下,我們或多或少都成為了彼此生活的觀眾,透過Instagram的閃閃發光、Facebook的生動故事或是新興的Threads,每個平台都成了展示最佳自我的舞台,但在這些光鮮亮麗的展示背後,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自我呢?

我想了想知之,覺得其實應該可以聊一聊社群媒體的雙刃劍特性,社群媒體一方面,讓人們有機會展示那些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敢或沒機會展現的面向,像是一個內向的人可能在社群媒體上展現出他的創意和幽默感,這是他在現實生活中較少被人注意到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社群媒體也常常成為展示理想化自我的場所,人們選擇性地分享那些能塑造理想形象的片段——旅行的風景照、完美的自拍、社交場合中的歡樂時光。在這一種現象背後,其實是人類深層的需求和恐懼,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和欣賞,社群媒體提供了一個看似簡單的途徑來達成這一目的,但這也可能導致人們對自己真實情感的壓抑,因為他們可能會避免分享那些看起來不夠完美或可能會被批評的內容,而人們在社群媒體之中,到底是變得更真實?還是更虛假?

真實與理想化的界限並非總是一目了然,有時候,社群媒體上的表現可以激發個人的成長和自我改善,當人們看到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的理想形象,他們可能會受到激勵,努力讓現實中的自己更接近那個理想化的自我。但當我們在滑動屏幕,看著那些我們關心的人的精彩展示時,值得思考的是,這些展示是否讓他們感到快樂和自豪,還是僅僅成為了一種壓力?作為觀眾,我們是否能給予更多理解和空間,讓他們感受到在社交媒體上無需總是完美無瑕?社群媒體最終只是一個工具,如何使用這個工具,既反映了我們的個性,也塑造了我們的社交互動,而又有多少人了解了這一點,而我們能夠更加寬容和真實地對待彼此,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嗎?這真的很像是靈魂的大哉問著!(謎之音:你到底想要靈魂拷問誰?)

在享受社群平台帶來的連結與資訊共享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提醒自己,那些光鮮亮麗的生活片段並不代表全部的真相,別讓社群媒體上的精緻畫面誤導了你對自己或他人生活的評價和期待,真實生活遠比任何濾鏡下的快照來得豐富和有意義。學會欣賞自己的生活,無論它是否足夠閃耀來上傳社群媒體,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真實世界中的關係,體驗無需透過螢幕來感知的活動和情感,讓我們將社群平台作為聯繫和分享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或自我價值的衡量標準。最終,過一個充實且真實的生活,比在社群媒體上獲得無數點讚更加重要,黑!親愛的網誌先生,記住,每一個平凡的日常都有其獨特的美好,值得我們用心去體驗和珍惜。以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