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仟壹佰伍拾貳] 社群時代,我們如何社交?

親愛的各位捧友們,今天順利活下來了嗎?

最近因為有一門課在上多媒體經營,我的課程安排就是大量的社群平台,

從facebook到instrgram,從youtube 到Tiktok,

基本上現在比較熱門的社群平台我都跟學生聊過了,

在網際網路這樣快速傳遞媒介的時代當中,我們確實習慣了這樣的社群社交,

我們習慣用通訊軟體line、telgram、messenger又或是wechat、snapchat對話,

這些溝通的工具,讓我們減少面對面,減少了說話,減少了論述,

像是簡短並且快速的訊息,才時最正確的溝通方式,

看起來就是更有效率,更節省時間成本的一種模式。

在日本作家朝井遼的小說「何者」當中,雖然在那個時代,

還沒有短影音出現,但那已經是社群媒體開始瘋狂滋長的時期,

我記得有那樣的一段文字的敘述是這樣的:

「簡訊、推特、臉書流行之後,大家開始用簡短的句子自我介紹、與別人交流;

正因如此才會覺得選擇了用什麼樣的詞彙是很重要的事。

……我覺得那是錯的。……因為,如果必須簡潔的表現自己,

那麼沒有被選擇的用遠會遠遠多於被選擇的用語。……

所以我想,沒有被選擇的用語一定會相當程度地表現出那個人。

……只不過是一四〇個字類似罷了。」

那是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對話,在社群平台興起的年代,

簡短的文字變成人們理解人類的一種方式,

但如此簡短的文字是怎樣精煉修飾了一個他人,

而我們又是怎樣判斷身邊的人呢?

何者呀! 何者?你是誰?誰是你?而我是誰?誰又是我?

簡短的文字,怎樣去描繪人就算是平凡的一生?

在準備著明天多媒體課程的時候,因為主題是從社群到資訊安全的部分,

其實在各式各樣的社群平台進入我們生活後,

我們除了已經在不同平台上面扮演的一個可能不是真實自己的角色之外,

還有許多令人吃驚的個人資料的外洩,

我們應該多多少少都玩過社群媒體上的免費心理測驗,

也很容易在朋友的推薦下,下載了很多非必要的App到手機上,

這些行為,就已經讓我們把個資(年齡、職業、住所、興趣、喜歡的話題⋯⋯)

放在了一個不設防的網路上,你可能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的,

但其實,在大數據的推動之下,這些資料會讓AI比神更了解你,

甚至知道怎樣從你的行為來影響你的想法跟價值觀,

就像那些總看著特定新聞台然後被洗腦的長輩一樣,

其實你已經默默的被許多社群媒體洗腦,而還不自知著。

今天的網誌也不是要醜化或是魔化社群媒體,

只是真的覺得在這種社交模式改變下,我們多多少少都被改變了,

那是我們原來的自己嗎?還是被社群媒體養出的另一個我們呢?

我們是誰?是屬於那個有自己思考的自由人?

還是因為社群媒體而演繹的那個何者?

又或是被數據資料綑綁,而被成為的那個平台預設價值的存在呢?

其實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都獨一無二,

但是被獨一無二的?還是我們自主的呢?

親愛的網誌先生,在社群平台當中,你怎樣進行社交?又想怎樣與人溝通呢?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