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佰肆拾貳] 清明時節,懷念的愛到底是對了還是錯了?

今天拉著阿笨看了她人生第一部舞台劇,

也是我三年前錯過的「清明時節」,

先說這部舞台劇的背景,它是改編台灣文學小說家鄭清文先生的小說,

在又邊又導又演的念真導演的修改後,成了一部有著有精煉台語對白的好劇,

令人又哭又笑的的劇情,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牽動著觀眾的情緒,

而又深深討論了,愛情、婚姻與人性,

這一系列的台灣文學劇場,來自念真導演與柯導的提案,

第一部念真導演改編了清明時節與苦瓜兩部作品,

將女性遭遇外遇的婚變後的痛苦與掙扎,

並重新認識了婚姻與學著放下的過程中如何撼動人心,

更是將文學具現化的在舞台上呈現著,

也許你看過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與苦瓜,那你應該去看看吳念真的清明時節,

如果你沒看過鄭清文的清明時節,那你更不該錯過綠光劇團的清明時節。

 

美秀姐(秀卿)飾演著辛苦顧家而逐漸變成黃臉婆的家妻,

而王識賢(輝昌)演著算是高富帥的先生,

兩人看似幸福的家庭,卻因為一個認真地思考著家中的才米油鹽醬醋茶,

一個卻想著文學,古典樂,還有人生的思索,

兩個不同的靈魂,卻在無法有心靈的溝通,

就像劇中輝昌說的:「不同的腦袋,在不同的世界裡,需要溝通需要出口需要尊重。」

這看似外遇藉口的語言,卻是破壞這段婚姻的最後的劊子手,

所以在纖瘦美麗的張靜之(梨花)有著文藝氣息深深的吸引著輝昌之後,

似乎更是讓這段婚姻畫上了最後的句號一般,

秀卿從吞忍,到憤怒到自我厭惡,更進一步的對簿公堂,然後婚姻的終結,

一層一層的深入一個全心全意為家付出的女人接受婚變後的情緒;

而輝昌背負著家的責任,卻又心之嚮往那一種柏拉圖愛情,

在責任與愛情中,背負著莫名的壓力,卻因為太愛的不勇敢,然後惘然;

梨花青春年華的她,又是輝昌老師的女兒,面對有著相似興趣,

與充滿吸引力成熟的輝昌,她義無反顧的愛了,承受了指指點點,

卻仍然相信,只要有心的那一份癡,也許是太看不開,但那堅忍卻讓人敬佩!

 

雖然說小三的劇情在現在很多八點檔偶像劇都演了很多,

而人妻的情緒揣摩也有犀利人妻做了很經典的詮釋,

但當認真的去思考就算不是60年代,現在台灣社會的觀念下的外遇,

在清明時節似乎更是貼近現實了,

劇情中你很容易不斷地問,

秀卿真的都沒錯嗎?輝昌到底勇敢還是不勇敢?而小三的梨花的痛與無奈又是否該憐惜?

然後,與原著最為不同,也是我最感動的一個角色,

是柯導所演著老師爸爸,從很含蓄地暗示他已經知道女兒與學生的婚外情,

卻仍然支持女兒的決定,給予無奈的支持,

接著對於髮妻離去的自責與思念的故事,那一段令人深刻的感悟,

「感情,就像一個火爐,如果不添加新柴,遲早就會燒盡。

有的人選擇添新柴,有的人另起一個爐火, 

這個爐火可以是孩子、事業,或者大多的人會選擇愛情…。」

一段婚姻的感悟是多麼的深刻呢!

還有他與秀卿最後的那個謝謝,是多麼的深深地憾動人壓!

這個原著中沒有的角色,是一個小三的父親,而自己女兒外遇的對象,

還是當初自己證婚的學生,而曾經的自己外遇過也深深傷痛過,

更在60年代的小鄉村,身為一個象徵道德的老師職業,

這些事背負了多少掙扎與壓力?

 

舞台劇已經演完了,下次至少又是兩三年後,

所以我就很高興得破梗了,

結局,輝昌傻的自殺,一個象徵自己責任的意外險,一封代表愛情的書信,

最後台語吟唱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以及兩位女主角互相的了解,體諒與學著放下,

也許一段婚姻與一段愛情的經營,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容易,

在這部清明時節中,卻細細地討論了這些相處的問題,

其實,一定有更的結局方式,如果我們在愛情婚姻的習題中,

去尋找更適合的答案之後,也許就不會有那欲斷魂的吟唱了。

 

最後,就如笨寶說的,

舞台劇是一個很有趣的表演呈現,

那是慢慢積累的情緒,也許在看戲的當下,

被明快的分幕與演員吸菁的演技與情緒渲染,

或許不會有那種震撼的感覺,

但看完戲後,卻會深深地被戲台上的人生所撼動著,

就算我們仍然不懂愛的對與錯,怎樣的勇敢和懦弱,

但在清明時節的故事與劇情的導引之下,

至少,我們開始思考著這樣、這些,應該思考的事情了。

 

以上,來自清明時節的一些想法與感觸,

沒有落落長的演技分析與劇情解析,

是真的這些演員們已經不需要去評判他們的演技了,

而這個劇本,更無須去糾葛他的細節,

他們都太好,也夠好了,

謝謝念真導演與綠光劇團,在屏風離開我們之後,還努力的為我們留下這樣的舞台記憶。

親愛的網誌先生,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