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捧友們,今天順利活下來了嗎?話說今天剛好看到友人們在討論「哭」,然後我就想到了之前我曾經跟一票朋友們聊過這樣的話題,我們討論著「不哭,眼淚是珍珠」,以及「得獎了不要笑得那麼招搖,會讓人討厭」,這樣的種種評論,我記得我那時候表達了很多對於這些講法的不滿意!所以今天我就打算聊聊這件事,也就是在這一個現代社會中似乎對「情緒穩定」抱有一種近乎執念的追求,不管是在職場的壓力管理?還是家庭、學校中的情緒教育,都在傳達一個訊息「控制情緒是成熟的象徵」,當哭被視為軟弱,笑得太開心則被批評為不夠穩重。然而,這樣的標準真的是人類應該追求的嗎?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們真的很常聽到類似這樣的話:「不要哭,堅強一點」抑或是「不要太高興,小心樂極生悲」。這些話看似是為了保護我們,但本質上卻是在壓抑我們的本能,當情緒被強行壓制,眼淚被吞回去,笑聲被壓低時,我們是否正遠離作為一個「人」的本質?這種壓抑源於對秩序的需求,社會運作需要理性、穩定的情緒來維繫,但當這種需求被過度放大,情緒便被當作不穩定因素,被要求「降噪」甚至「靜音」。久而久之,人們可能連自己的情緒也開始害怕,哭變成羞恥,笑變成冒犯,我們便成了被馴化的「穩定情緒機器」,似乎壓抑情緒逐漸成為的社會標準?
但我想要說的是「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我們能夠恣意地哭與笑」,哭泣不是脆弱,而是內心在修復的過程;大笑不是輕浮,而是生命的蓬勃表現,當我們允許自己悲傷時,我們其實是在給內心一個釋放的出口,當我們毫無保留地歡笑時,幸福的感覺便會像陽光一樣灑滿整個靈魂。我覺得人快樂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生活中沒有悲傷,而是因為我們擁有面對悲傷的能力,因為當眼淚流過臉頰,心中的痛苦才會隨之淡去,同樣的當笑聲回響於空氣,生命的美好才會被真正捕捉,而壓抑哭泣和笑聲,只會讓我們變得麻木,甚至喪失感受幸福的能力。要知道那一句「為什麼要壓抑自己的天性?」的靈魂責問,其實就是在說著,天性的力量,也就是哭與笑的真實意義!
那些所謂的要堅強,我都會覺得是一種假象,其實真正的堅強,不是永遠保持冷靜,而是敢於面對情緒、接受情緒。其實,大哭一場是需要勇氣瘩,因為它意味著你承認自己的脆弱,同時大笑也需要勇氣,因為它意味著你完全投入當下的幸福。堅強不是不哭,而是哭過之後依然選擇前行;成熟不是不笑,而是懂得如何讓笑聲感染更多的人,所以勇敢的一直都是是忠於情緒,而非去壓制那些情緒。
所以人們應該重新檢視情緒的價值,尊重哭與笑的天然屬性,並在社會與個人的層面創造更多的情緒自由,這不僅僅是對個人心理健康的保護,也是對人性本質的捍衛,當每個人都能恣意地哭、放聲地笑,社會將變得更加溫暖、更加真實。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這社會之所以生病,就是因為太多被要求要「穩定」了,而這一個世界本來就是在不斷的變動中才趨近於均衡的世界,也許情緒穩定或許有其必要性,但它不應成為壓抑情緒的藉口。人們需要的,不是更少的哭與笑,而是更多的理解與包容,當人們學會擁抱自己的天性,人生的悲歡離合將不再是負擔,而是讓我們成長的養分。黑!親愛的網誌先生你一定要記住,哭與笑是生命的禮物,唯有忠於自己的情緒,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與自由。以上!
是誰說眼淚是珍貴珍珠?
為了讓自己有價值所以不能哭。
是誰說懂事就要收斂憤怒?
成年人不應該讓情緒去暴露。
壓抑的規則,教我們壓抑的演出,
把心聲藏在了無聲角落,不該傾訴。
哭吧!笑吧!讓靈魂不再裝酷,
不必怕這世界不懂的注目。
生命的重量本來就是由悲歡構築,
不壓抑,才是堅強的成熟
誰規定失落要藏在心腹?
每一次跌倒都要偽裝成不在乎。
誰決定喜悅不能肆意歡呼?
怕人嫉妒害怕被認為太突兀。
沉默的枷鎖,逼我們不被允許哭,
卻忘了那是第一個技能,在被生出。
哭吧!笑吧!讓靈魂不再裝酷,
不必怕這世界不懂的注目。
生命的重量本來就是由悲歡構築,
不壓抑,才是堅強的成熟。
眼淚是雨水不是珍珠,
沒有他,內心的花園就會乾枯,
笑聲是陽光,照亮每一條向前的路。
擁抱所有情緒,才是勇敢的邁步,
我們之所以活著,是因為快樂與痛苦。
哭吧!笑吧!讓靈魂不再裝酷,
不必怕這世界不懂的注目。
生命的重量本來就是由悲歡構築,
不壓抑,才是堅強的成熟。
是誰說眼淚是珍珠?
那就讓它閃耀,成為我的溫度。
是誰說憤怒會讓人無助?
那就用它點燃,活出我的風度。
是誰說大笑讓人瞠目?
那就讓它張揚,讓全世界都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