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仟柒佰陸拾柒] 孩子,老師沒有那麼好得罪,也真的不會恨你一個小朋友!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順利活下來了嗎?這兩天在網路社群threads上看到一些學生們分享他們在學校裡拿到59分,僅差一分就被當掉的經歷,在這些討論中有好多充滿了對老師的抱怨,有人說「是得罪老師了」,也有人說「老師是多恨他」。但其實作為一名可憐的大學教書匠,我認為我應該很有立場來聊一聊這一個話題呀!本文將從我一個不喜歡上課,然後被學生稱之為天使的老師角度,來說說評分的真相來探討這個問題,希望能讓學生們更全面地了解評分過程,也希望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謎之音:你在乎跟學生理解嗎?我覺得你只是沒有話題可以聊了吧?)

許多學生誤以為老師會因為討厭某個學生而刻意給他59分,但事實上,老師的評分是一個嚴謹且繁瑣的過程,並不會因個人情感而影響評分結果(謎之音:真的假的?我以為只是很怕被申訴,所以要合規合法而已?)。一般來說,老師在評分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學生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參與度等,為了有爭議的時候,可以提出證據,基本上大部分老師的每一項評分標準都是有據可查的,並且需要經過嚴格的計算和核對。所以當系統計算出一個學生的總成績是59分時,真的不意味著老師對該學生有任何偏見,而就是數據計算的結果。雖然有些老師會在錄入成績後進行微調(我自己就會,因為我真的不想要當學生),以避免出現這種臨界分數的情況,但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對於一些忙碌(懶惰)的老師來說,能夠按照既定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已經貢獻很多了,所以去期待他們額外花時間去微調成績真的是不太現實的。

那為什麼會有59分這種尷尬的分數?因為在實際操作中,59分這個分數往往是系統計算出來的結果,每個老師在期末結算成績時,都是把平時成績、期中考成績、期末考成績等各項成績輸入系統,系統會根據預先設定的權重計算出最終成績,所以那個59或是59點多,就是你的各個成績加權算出來的呀!然後老師如果真的不喜歡某個學生,可能會直接給他更低的分數,而不會給一個59分這樣的分數。因為59分是剛好不及格的臨界分數,學生就會很有申訴的機會。如果學生提出申訴,老師就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來證明這個成績的合理性,這對老師來說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過程,所以老師不會因為討厭某個學生而給他59分,這樣只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而是乾脆直接給一個低於50分的分數,學生申訴的可能性反而會更小,這對老師來說反而更省事。此外,許多老師在評分時是依據學生的實際表現來打分的,並不會考慮個人的喜好和偏見,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保持評分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是非常重要的職業操守。他們知道,一旦評分過程中出現偏見,將對學生的學習(抱怨)和未來(評鑑)產生不利影響,這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最後我想要說,抱怨老師給59分不稍微調一下分數讓你過的同時,學生應該自己想想自己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為什麼會拿到59分?同時我也想要幫那些給59分的老師問那些得59分的孩子說:「為什麼你上課不勤勞點?上課為什麼都不準時出席?報告為什麼都不準時繳交?為什麼報告內容都不符合老師的規定?考試為什麼都不認真唸呢?」,我相信如果你上課準時出席、報告準時交、並且符合規定,如果真的考試考得不那麼理想,老師看在你出席跟課堂表現上一定會加那個一分的!但如果你沒有,到底憑什麼要求老師給你那一分?很多時候,學生在學期開始時並沒有足夠的自律和積極性,直到成績出來後才開始後悔和抱怨,真的是一件對老師與其他認真學生很不公平的事。

對於老師來說,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公平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希望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而不是在成績出來後才開始抱怨和指責。因此,學生應該更多地承擔起自己的學習責任,通過努力和自律來提高自己的成績。59分被當的情況,對於許多學生來說是一個痛點,但這並不應該成為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矛盾點。通過更好的溝通和理解,學生和老師可以共同努力,改善教學和評分體系,讓每個學生的努力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更多地承擔起自己的學習責任,而老師則需要在評分過程中更加透明和公平。親愛的網誌先生,我今天就說到這裡啦!希望那些學生都能了解我的明白!以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