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仟陸佰陸拾陸] 沒有聯繫有很多種,不是只有一種因素呀!

親愛的各位捧友們,今天順利活下來了嗎?話說,今天跟學生聊了一下下關於「關係經營」這一件事,然後發現有很多小孩好像都有人際關係的焦慮,很怕交不到朋友,很怕被同儕忽視之類的。而我今天就稍微聊了一下,其實不用太擔心「人際關係」,因為我們能夠維持關係的人數真的不多,雖然當年Robin Dunbar提出的「一個人最多能夠保持幾個關係密切的朋友是150人,並且其中關係最密切的不超過5人。」有人說有爭議,但我覺得至少「人類維持關係」有一個量能極限值這件事情應該大家都同意了,所以其實不用擔心自己「交不到朋友」或是過於焦慮的去維持「友情」,我真的覺得花心思去經營「重要」的友情就好了。

然後說一個題外話,但其實是我本來要寫這一篇文章的原因,就是因為最近我跟一些年輕的朋友不太有互動,然後就有人問我你是不是跟某某某和某某某吵架了,所以你們現在很少有互動?我看你跟某某某IG還互相退追了?然後我就覺得…誒!奇怪了!為什麼沒有互動就是吵架了?然後互相退追這件事其實已經應該超過半年了吧?為什麼現在才有人發現?!不過我確實跟那個退追的人現在完全沒有聯繫,也形同陌路了,所以是真的沒有什麼關聯性,至於有沒有吵架?我應該是單方面罵了他一頓之後,就如同他想要的不要再互動,然後各自安好了,他現在過著怎樣我不知道,但我的認知當中我沒有跟他吵架,因為只是單方面的嫌棄了而已,我認知的吵架是一來一往,彼此是真的有價值討論的。至於另一個某某某,我真的只是這些日子沒有跟他有接觸呀…,然後人家在談戀愛所以沒空啦!哈哈!

好啦,回來主題!沒有聯繫的原因很多,不見得是決裂,我上文的離題其實也沒有全離!就是很多時候我們就沒有那麼多「人際關係維持的量能」,所以就沒有互動而已。在一開始說到的Robin Dunbar提到的150定律,又被稱之為Dunbar數,他就是在說維持緊密人際關係是有人數上限,而他是來自於社會腦假設(social brain hypothesis),不過這個假設在這提出來後的三十年,在靈長類動物學、認知和實驗心理學領域都有很多抨擊。Dunbar是從生理學上面,他說在大腦皮層中的新皮質區域的大小跟對應的處理能力會影響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上限,而新皮質區域是與人類的知覺、意識、語言、運動、空間推理等高級功能有關,所以才會影響人際。不過Dunbar說的人際關係經營,是要針對深度的人際關係,那些萍水相逢、泛泛之交不包含呀!

所以在這個定律之下,我們會去取捨你的「朋友圈」,你不見得是因為吵架、討厭所以不跟一個人聯繫,你會有各種的權重去計算你需要維持的與經營的能力,來去選擇你的「朋友圈」群體的穩定性。而這樣的行為其實還會根據你的文化認知的影響,所以確實Dunbar的150人不精準,因為他只考慮了生物學規律,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他的理論,因為他還有去論述,人類跟其他動物的因為新皮質區域的大小不同,所以社交量能會不一樣之類的,其實是很有趣的。不過先撇除150人精不精準,但確實可以證明的是人的社交網和社群是具有鮮明的分層結構,在通訊錄、臉書群、聖誕賀卡寄送名單、軍隊作戰單位、教區、村落甚至青銅器時代的社群證據上都可以看到人類的社交缺,會分層次結構,而且每一層的規模大致是裏面一層的三倍,並且猴子、猩猩、海豚和大象都有類似的社交層次結構。

好啦!最後我只是要說,其實人與人的相處是有量能的,所以我們會去選擇自己願意投入的去經營,因此不要覺得不合才會沒有聯繫,那不是唯一的因素,有時候也許只是你的量能不足了而已呀!黑!親愛的網誌先生,今天就這樣結束了,明天我想想我要寫可憐的孩子?還是沙丘2?又或是稍微聊聊還錢吧?晚安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