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仟叄佰零壹]  世界愛滋日,撕下標籤後沒有那麼可怕

親愛的各位捧友們,今天順利活下來了嗎?話說今天又不知道要寫什麼了?然後剛好昨天看到我跟友人去看Daylight 的動態回顧,所以聽了一個晚上的原聲帶,然後再找今天要寫什麼題材的時候,就驚奇的發現了原來今天同時是「世界愛滋日」,又是一個世界日系列,剛好以前沒有特別聊過這一天,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世界愛滋日吧!那一個,曾經被稱之為「世紀黑死病」的愛滋病,在1987年8月在那個當初還沒有那麼討厭的世界衛生組織,把這一個在1990年代肆虐的疾病,因為要讓公眾更注意並且意識到這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愛滋病正在全球傳播,並且對於那些因為這個疾病而離開世界的表示哀悼,就訂於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日(World AIDS Day)。

曾經,在1990年代,這一個愛滋病被認為是一個可怕的疾病,因為他傳染途徑的關係,所以相當容易地被污名化著!「性」這件事,明明是人類的天性之一,卻不知道為什麼,往往都會成為人歧視的根源,好像是這一件事情、行為是多不堪一樣,但沒有這個生物本能存在的行為與趨勢,又怎樣繁衍呢?不過確實愛滋一直都是非常富有爭議的疾病,不管是當初因為為了防止愛滋傳播,所以推廣使用「保險套」,然後造成天主教會與衛生組織的對立。到這個因為沒辦法被根治的病毒,被渲然成相當可怕,大家對他有許多的誤解,像是以為他可以透過偶然的非性接觸傳播之類的,這種荒唐並且反智的概念,就像是有些人會說出牽手就會懷孕一樣。而現在我們隨著國際醫學和政治上的關注與教育,終於大家知道AIDS與HIV帶原不一樣,而且HIV病毒其實在空氣中暴露幾分鐘之內就會死亡,並且它必須是要靠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以及性傳播。一些唾液、汗液和淚液,是不會傳染。並且,隨著抗愛滋病藥物與治療方式的發展,其實愛滋的生存率已經很高了,當初在1990年代的時候,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感染AIDS,那他基本上活不過40歲,而現今,在好的療程與藥物使用之下,至少活到七十歲都不是問題。

而這些年以「愛滋」為題材的也有許多相當動人的影視與戲劇創作,電影中我印象超級深刻的應該是「BPM 120 Beats Per Minute」,電影是在說當初1990年代愛滋病席捲全球的時候,那個浪漫國度「法國」因此成為重症的城市,那時的社運團體「Act Up」開始對抗冷漠政府、無良藥廠和社會偏見,電影中除了明確地在宣導著「不要共用針頭」以及「安全性行為」的重要,也透過了成員的愛慾與死亡,除了呈現激進行動背後的生命掙扎之外,並且赤裸裸地說出了社會對於「愛滋與毒癮」的刻板印象與誤解,不管是「有毒癮者就愛滋」又或是「有愛滋的人就吸毒」,甚至有更嚴重的「同性戀就是又吸毒又有愛滋」的標籤。而撕掉標籤,其實這就這部電影深層的討論。另外,還有一個我很愛的音樂劇,也就是這篇網誌一開始提到的「Daylight」,也是在說著同志得到愛滋的故事,並且我看了2017年、2019年、2020年前後加起來應該四次的戲,不只是劇情動人,音樂也讓我非常喜歡,迄今我還會被那首「十年之後的我們」感動著!

其實,隨著人們被教育,我們開始對於「愛滋」,從社會氛圍從不談論,到「被接受」,到慢慢地不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社會慢慢地改變,但這樣的沉重卻還依然在,在「Daylight」原聲帶很令我印象深刻的包裝,就是在原聲帶上,有一滴紅色,是來自於HIV帶原者的血,也許怵目驚心,也許有些人依然會恐懼,即時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那並不會有危險,但那個設計卻有一張如果有人無法接受那一滴血的時候可以貼上貼紙。而時至今日,我期待著有天,我那一張恐懼的貼紙,會在我們都足夠友善去擁抱那些孤單的人的時候,連同那些帶有歧視與惡意地標籤,一起被撕掉!嘿!親愛的網誌先生,今天是世界愛滋日,願我們能理解同理,然後不再用惡意歧視的標籤去理解這些傷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