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仟叁佰玖拾叁] 課本上的那些,我們用著的管理分析工具!

黑!親愛的各位捧友們,今天順利活下來了嗎?

因為下周被老師抓回去跟學弟妹們聊聊,所以這兩天就開始在備著課,

然後加上前陣子因為老師關係,還幫學弟妹們看了看他們寫的企劃案,

就突然驚覺著!原來很多小朋友,雖然課都上了,考試也考過了,

但是似乎對於一些管理的分析方法都不太會使用,

今天就想說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說實在的比較詳盡的,可以wiki一下,

今天就只大概說明一下方法跟為什麼要用吧!

首先,我們先聊聊總體環境的分析方法,P.E.S.T分析法!

PEST分析其實是四個英文單字的縮寫,

分別是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

其實PEST就是我們在做市場研究時候進行的外部分析,

他主要是針對總體環境中不同因素去探討。

去透過四個角度了解市場的成長或衰退、企業所處的情況、潛力與營運方向

就可以看到政治(Political)部分當中很有趣的討論點,

舉個例子,鴻海這半年來的股價,我們再進行環境總體分析的時候,

然後像是前些日子的華為,也是可以看到這些PEST是怎樣影響產業的,

也能夠更宏觀的去看哪些政策,會是怎樣的去影響產業的,

也可以從這些分析當中看到一些成功或失敗的因素!

然後說完環境的分析,我們來說說公司的分析,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S.W.O.T分析了,

他是針對公司的內部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

外部的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來進行分析。

其實他算是一種小規模的環境分析方式,他考量的是公司本身的狀況,

在優勢(Strengths)與劣勢(Weaknesses)部分,

是要看公司本身的能力上的優缺點,在對於公司發展產品或策略時候的影響。

而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是針對在整個產業環境中,

分析公司地位作探討,有哪些的可以幫助發展的機會,有哪些會造成傷害的威脅。

再進行分析的時候,要很小心地去判別

列出的優劣勢是要真的是優點或是缺點的,

所以一定要了解是要發展什麼產品、服務或是策略

而這些策略需要甚麼不需要甚麼?

然後機會跟威脅,可以從PEST對應找出公司在大環境中突出或相對缺失的部分。

這裡舉一個例,以ApplePay來看,

APPLE本身一條龍的產業鏈,就是他的能力,

這樣對於他們推行ApplePay有甚麼優缺點,就可以整理出一些優劣勢。

然後整個美國市場或是世界市場的可使用涵蓋率,

是不是會讓零售商的態度帶來不確定性,而有的新的機會或威脅。

這些用公司的能力與外部環境對照其實可以幫助報告的邏輯跟完整性。

接著,是5 forces五力分析,五力包含,

來自消費者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customers)、

來自供應商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power of suppliers)、

來自潛在進入者的威脅(Threat of new entrants)、

來自替代品的威脅(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or services)、

來自現有競爭者的威脅(Intensity of competitive rivalry)

五力分析,是針對公司競爭能力的分析

是從五個角度來看公司是不是具有競爭力,消費者與供應商,現在的競爭者有誰?

會有可能那些潛在競爭者?還有哪些替代的產品?

然後公司會有怎樣或是可以怎樣應對這些競爭?

這是在市場策略分析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有了競爭者分析,可以更明確的去看一個公司的產品或服務的成敗關鍵,

像是討論音樂串流軟體的時候如果我們以kkbox當作分析對象,

就可以去看spotify、apple music、甚至最近出現的YouTube music,

這些現有的競爭者的狀況,或是像是一些電信商、手機商,

利用裝置或是系統的優勢是不是有機會成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呢?

也可以從定價角度來看,像是音樂的收費機制,

YouTube 的本身的影像資源,消費者怎樣買單??這都是很不錯的分析角度!

接著是可以說是行銷人很重要的S.T.P分析,是很重要的市場策略分析,

市場細分(Segmentation)、目標市場(Target)、市場定位(Postion),

STP是標準的市場分析方式,在了解了整個環境,

然後理解公司的能力之後,就可以針對市場去做區分,

然後進一步的鎖定公司的目標客群是甚麼?

然後去定位公司的服務、產品,並進行策略與Business Model的規劃。

舉例來說,以音樂串流成功的行銷模式,可以去定位出想要付費的族群是誰?

更能去說服聽者,為什麼串流模式可能成功。

其實我們在進行企業的策略規劃,或是行銷企劃案的推動的時候,

有好多我們學過的工具可以好好使用,甚至有很多的成功因素都跟理論有點關係,

尤其在電子商務或是資訊產業,當然包括了雲端產業,

有一些理論可以說明他為什麼成功,

像是Network effect(網絡效應),有人稱之為花車效應,

是說越多人使用,所帶來的效果越大,價值越大。

其實善用理論可以說服聽眾,也可以強化自己的論點。

然後除了會用工具之外,其實做分析是要有邏輯的,他有基本上的順序的,

雖然分析沒有硬性規定怎樣的順序,

但先從大環境到小環境,再找出公司的能力,之後再進行市場的分析,

之後還有像是4P的訂價策略之類的,其實依照著邏輯順下來,

鳩可以做出很不錯內容的報告或是企畫了!

上面提到的邏輯順序是我的不成熟的小建議,

當然你也可以依照你報告的重點跟流程進行調整,

希望能讓各位親愛的網誌先生,未來進行報告或提案的時候

能有多一點有趣的分析內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