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仟貳佰壹拾玖] 梵谷:在永恆之門,屬於藝術家的執著

今天繼續來蹭奧斯卡的熱度吧!

(謎之音:難得你沒有用吉拿棒當開場白,不錯有進步!)

要來跟大家聊的是一部「傳記式」的電影,也是這次有入圍「男主角」的電影,

這一部講著那位偉大藝術家「梵谷」故事的,「梵谷:在永恆之門」,

在去年那一部「梵谷:星夜之謎」,耗時六年用六萬張手繪油畫完成,

而不同於星夜之謎,「在永恆之門」用著「寫實」並且第一人稱的主視覺完成,

一樣說著梵谷混亂人生,卻又是完全不同的描繪著梵谷。

故事就是相當傳記的呈現著梵谷生平最後一段時光,

整個劇情得軸線從印象派的藝術大師文森梵谷(威廉達佛 飾),

自殺前最後的瘋狂時光來鋪成,

一個就算被人嘲笑,被人說已經是神經病的那位藝術家,

在那樣精神耗弱的狀況下,創作出許多震撼人心、舉世聞名作品的畫家,

在那個他最為衰弱,卻又是最為靈感洶湧的時候,

他的心靈與世界,又是怎樣變化的?

這是一部傳記式的電影,但更像是一本梵谷的日記般的詮釋,

他記錄著在他生命中重大事件當中時,他怎樣面對與看待的心境,

以及那些時間,他所創作的美麗吉光片羽。

梵谷其實是一部很文青的電影,很像一部梵谷的紀錄片,

利用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拍攝與解析著那個傳奇藝術家,

那個不斷震動的畫面呈現,然後截斷式的黑屏與自白般的口白,

導演用一種自述的口吻來說明梵谷的心境,

然後那一幕一幕如畫的畫面,在導演的鏡頭呈現下非常令人驚艷,

不過確實這部電影太藝術了,雖然看著梵谷跟高更在聊那些畫家們是相當有趣的,

但他們關係跟互動內容真的像是在上西洋藝術史,

另外加上手持、特寫鏡頭的頻繁,環繞式的文青重複對白,

以及刻意增加的旁白與大量的梵谷內心戲,確實讓這部電影很不「親民」,

雖然他用了許多我們熟悉的畫作當引子,但卻用了很不一樣的角度去解釋梵谷的行為,

是用著相當不同於大眾認知但卻有可能的角度去切入,

像是梵谷沒有大家想像中瘋狂,梵谷的善良跟溫柔,

他用了這樣比較不同於世俗的角度來說著,

梵谷為什麼精神崩潰、為什麼要割下耳朵、怎樣的原因住進療養院,

而他的的內心世界又是怎樣?並且去了解他為何作畫?

在各個時期不同題材又是怎樣選擇?真的很像一篇西洋藝術史的詮釋,

喜歡的人會喜歡看著這些藝術家都還活著一樣的訪談,

聽他們討論他們認知的繪畫,他們對於繪畫的追求與執著。

但我相信,大多數的觀眾會覺得疲憊吧!

然後要真的稱讚的是,威廉達佛真的是影帝呀!

那種恍惚跟瘋狂,還有那個藝術家的纖細,都詮釋的絲毫不差著。

雖然跟當時的梵谷相差了至少25歲,但那些歷盡滄桑的複雜,

以及落魄潦倒的神韻與為藝術亢奮的狀態,都被相當完整與精彩的呈現,

甚至扮裝後的達佛和梵谷的自畫像的相似度之高也非常嚇人。

另外雖然戲分不多,但這坎城影帝麥斯米克森、金球影帝奧斯卡伊薩克,

這樣的卡司真的非常驚人呀!而奧斯卡伊薩克演出的高更瀟灑而率性。

以及麥斯米克森的那個宛如諮商師的牧師,確實互動很少,但都很有味道!

另外,還有演出梵谷弟弟的魯柏佛蘭德跟威廉達佛的對戲也是相當精彩的,

尤其威廉達佛瞬間像是孩子一般的需要安撫,還有魯柏佛蘭德跟他的親情都很真實。

這部電影很有趣的解析著梵谷在追求永恆的孤獨與執著,

甚至相當大膽的說著「梵谷可能不是自殺」的角度,

整部電影透過大量的光線、調色、晃動來呈現那宛如梵谷的油畫的視覺感,

也許從那個鏡頭中看出去,不一定是梵谷所認知的世界,

但確實是另一種可能性,也確實是導演所看到的梵谷的世界,

電影的節奏相當緩慢,故事的劇情其實不多,也有相當大的留白空間,

這確實不是一部商業的大眾電影,但如果是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

並且對於電影的留白、長鏡頭運用有興趣,

又或是想要看看威廉達佛那種深沉演技的觀眾,

那請你睡飽了,再進電影院看看這部很藝術的梵谷吧!

親愛的網誌先生,這其實是一部很排斥假文青的電影,

所以,如果你不是個骨子裡的文青,我想就不用進電影院浪費兩百塊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