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仟壹百陸拾肆] 問?每一個問題的尋找答案,都會有它的過程與意義。

又要來寫一寫雞湯的時候了,其實今天本來想寫其他東西,

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點覺得,似乎還是要把這個主題稍微討論一下,

因為好像不寫,那個宛如耳鳴的碎念聲會讓人很難安寧?

今天來聊一聊「問」與「答」這一系列的事,

我們在人生當中一定會遇到許多自己問,或是別人問的狀態,

同時也會有許多回答的時候,只是在問答之間,

除了原來的疑惑是不是被解決了之外,

有很多人困惑的也許是在「問」與「答」的行為本身。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其實我們常常都會不知道怎樣問問題,

也不太清楚怎樣回答問題,以及當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回應,

又或是你的回答並沒有被理解的狀況,其實反而就是造成新的問題出現!

今天不來教大家說話,怎樣問問題,怎樣答問題,才可以博取人際關係的部分,

請容我就先放在一邊不討論他了,畢竟那是「好好說話」或是「說話之道」的事,

而我今天主要想要探究的事是在回答之後的心態,

首先,我們先聊聊問者吧!

問問題的人很粗劣的分類的話,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真的無解,想尋求解答者,

這一類的朋友,通常詢問問題都是因為真的碰到困難,但找不到方式解決,

所以他去尋求那些他認為「可以解決」問題人的幫助,

這些人的「問」就是為了「解決」!

第二類的,是他心中有解,但有些不確定感,

這一類的人,再問出問題的時候,其實心中有一種定見,

他們不是沒有答案,只是想要找到一個被肯定的感受,

然後順便去補足自己解得不完善部分,

他們去「問」是在尋求「認可」!

第三類,是他其實沒有問題,只是想要問問題,

這一類的人其實最難理解,他們不是要尋求幫助,也不是心中有結,

他們其實只是想要透過一些問題,去證明一些事,

也許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也許是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也許只是要證明自己有人會回答自己的問題,證明自己並不孤獨,

他們的問是在「證明」著某些事物。

在說完問者之後,我們才能試圖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能當答者,

在所有問題出來的時候,我們確實都有選擇回答與否的權利,

只是當我們不清楚問者的態度的時候,其實我們往往做出的回答會偏離主題,

甚至會被誤解,以及會覺得自己明明很認真回答卻好像自己不被尊重著,

所以在回答問題之前,也許先試著「理解」問者的「問」是哪一種,

在這樣的去了解之後,也許才會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回答或給予那個答案,

其實能回答別人問題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

連佛陀都會有一些不回答問題,不見得是不理解不知道,

而是有一些問題「要的不是答案」,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典籍上寫著那些,

「笑而不答」的佛陀與菩薩,就算他們千手千眼有著大智慧,

但是有一些關於「心」或是「形而上學」的問題,又要怎麼需要回答呢?

「回應者」是一種歷練與學習,除了要「解惑」之外,更重要的是讀懂人的心,

某個老朋友說著他回答問題的幾種態度我覺得可以分享一下,

當你發現問題很直接、明顯,那就直接了當的答復,

如果某些問題他問的不是「答案」而是想法?那你必須去回應的是你解答的過程,

從中表露出「討論的內容」是不是能與對方的「解法」能有所共鳴,

而還有一些問題,別人心中已有見解,那就把問題回應給他,

反問著他他的答案呢?為什麼不確定呢?

最後的是有一些問題,我們就要學著那個「笑而不答」了!

當我們能理解著問者的想要的,才能做出對的回應,

而能做出對的回應的人,才是一個合格的答者,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問,是不是只有合格的答者才有資格回答?

但請不要忘記,回應他人是一種雙方的學習,只有在不斷的嘗試之後,

我們才會去理解我們要怎樣對待那些問題,

被曲解可能不開心,但也許是我們還不夠深刻的理解問者的心態,

而生氣被曲解,其實是因為答者也許心中也有想要能回答被理解,

但當對方是「迷惑」或是「疑惑」的時候,

我們又怎樣去強求人家「理解」我們那個原本他就「不知道」的答案呢?

其實回答是一們很深的學問,怎樣答的好,答的對是有難度的!

所以我前些日子很喜歡一句話就是「我有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也許當我們回答的時候,除了說出這一句話的時候提醒對方,

也可以提醒自己,也許自己的小建議不成熟,

既然自己都知道不成熟了,不被理解也許不是件壞事,

而且那些被曲解的過程,也許就是我們去磨礪自己的不成熟想法的好方式,

親愛的網誌先生,我知道這一篇文章比較難懂,

但他就是我不成熟的小建議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