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捌佰陸拾肆]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真實史詩的悲壯,我們何時看的到陽光?

前兩天看了兩部電影,都是很讓人覺得驚艷的,昨天說了那一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今天要聊聊那天看的另一部一樣各大影評上很高分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這一部跟前些日子很紅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有著類似氛圍的電影,
一樣是一部關於韓國的國家「轉型正義」有關,一樣反思歷史的深沉真是事件改編,
(對計程車司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之前的心得唷!點我去看
計程車說的是「光州事件」,而這次的1987說的是「6月民主運動」。
未命名
 
電影的故事就是關於韓國在1987年的「6月民主運動」,為反當時的韓國總統全斗煥的獨裁軍閥政權,
從學生運動開始到後來的全國各地上百萬人的示威抗議遊行,最後扭轉了韓國的民主未來的故事展開。
會有這一場運動,是來自於一段令人心傷的真實故事,大學生朴鍾哲拷問致死事件。
在1987年1月,在接受警方調查的一名22歲大學生朴鍾哲,在偵訊中死亡,
而匪諜搜查處朴處長(金允錫 飾),為了掩蓋真實死因,要求要盡快的火化遺體,
但負責的檢察官崔桓(河正宇 飾)卻非常討厭匪諜搜查處這樣強硬跟無理的特殊要求,
並且在匪諜搜查處不斷逼迫下,他更是覺得這個案子不單純,
甚至拼上了自己的職位,也開始調查了,也展展開了兩方的對峙與攻防,
然而在警方自行公布並非「拷問致死」,而是自行在問案時「休克」死亡,
甚至說出了荒唐的「只是拍了一下桌子,那孩子就死了」的死因,
但在檢察官的堅持與調查下,現場遺留下的痕跡與解剖結果中,都顯示著朴鍾哲乃是不當拷問致死!
在東亞日報的尹記者(李熙俊 飾)報導了「大學生朴鍾哲,水刑拷問途中因窒息而亡」開始,
一連串的民主活動開始,也帶起了學生的遊行以及全國國民的軒然大波,
為了平息怒氣,由當時的總統全斗煥指示下,朴處長讓手下趙班長(朴喜洵 飾) 與其下屬出來頂替,
試圖平息此事意圖埋藏真相,而聯合媒體與反抗獨裁的民主運動人士及檢察官,
開始了從一個大學生之死而起的民主抗爭。
 
其實近年來韓國討論「民主化」的電影不少,從最早的「正義辯護人」打響第一炮,
到去年被撼動人心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而今年上映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更使把計程車的光州事件之後的另一場運動開始描述著,
跟口碑極佳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一定會被拿出來比較,
兩部都是在討論韓國怎樣從軍閥極權走到了民主制度的過程,
不過其實比起「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的「商業氛圍」,「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又再更寫實一些,
確實「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除了真相之外,劇情的編寫多了許多詼諧與人性,
但確實有一些過於「戲劇化」與「英雄化」的部分,而1987沒有那麼多的戲感受,
不同於計程車的單一人物視角與一些詼諧笑料營造悲喜對比的反差,
1987更著重在整個環境層面的描述,從參與學運的學生、響應的人民,
甚至媒體的轉變以及政府如何的官官相護,他沒有把主軸放在一個角色,
而是試圖說著那整個大環境,也讓人更清楚看到了那個時代背景,因此也更加悲壯著!

兩部電影很不一樣的在「人民的態度」,我想有看過計程車司機的,
應該都記得在劇情中斷大部分的人民,都覺得官方的消息沒有錯,都相信著那些官方管制的新聞,
但在1987當中,人民卻開始正式真相,而這樣的原因卻真的是因為在計程車中的那一場光州的真相,
然後加上全斗煥的獨裁與試圖繼續長期執政,真正把人民逼上最後抗爭之路的,
其實就是那一幕全斗煥在電視發表的聲明「取消總統直選」,
而學生朴鍾哲被刑求至死則是這場民主大火的導火線。

 
電影的呈現是很完整得敘事方式,先從人民爭權益為出發,而後慢慢揭開殘酷真相,
故事劇情對極權政府有很強烈批判,同時也彰顯著人民對於自由嚮往的努力和犧牲,
整部電影不拖沓,節奏很明快,並且緊繃的的情緒與緊張感讓這部電影不會因為沈重的議題讓人昏昏欲睡,
不過因為試圖用宏觀的角度描述,所以大堆頭的角色確實很容易讓人搞不清楚誰是誰,
角色相當繁多,不管是以匪諜搜查處為主的南營洞陣營就有著處長、計畫安全部長、治安本部長 ,
以及頂罪的趙隊長一行人,並且這一個陣營還有分成青瓦台部分與南營洞部分,
而與他打對台的檢察官、法醫、記者和典獄長,以及民主運動組織成員,
演員與角色眾多到不要說臉盲症的人了,一般的觀眾真的會被過多的角色弄的有點亂,
但這樣也讓這部戲有了很有趣的效果,就是「沒有英雄」,
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相信的「道理」與「正義」,所有人都是主角,
到最後的與史實相連回顧,更是把「所有人民都是國家的主角」彰顯著!
電影中很有趣的是用了一個其實是中立的角色女大學生妍熙作為串連,
她其實象徵了「社會大眾的觀感」,從他一開始覺得「抗爭是危險」與「為什麼要抗爭」,
對於政治與時事覺得與自己無關,到最後從家人與生活都被這些他以為無關的事務影響,
然後他站上了前線抗爭的背影,就像所有因為國家不公平正義,最後站上街頭的無奈人民一樣。
必須說,這部電影很驚人,他把整個政治的黑暗與悲慘都呈現的活生生血淋淋,
他沒有了計程車司機的娛樂效果,多了很多沈重的哀傷與一種悲憤,
整部電影尤其要讚賞的是敘事方式,一開始的直接破題,跟搭配快節奏的音樂,
讓人很快速地進入那種緊張感,然後就說了「有問題的刑求事件」,
然後為了不讓關中疲乏,中間插入了學生的抗爭與妍熙的出現,
不慣是家人互動戲碼或是一小部分的愛情戲碼,都緩合前段強烈的節奏感,
最後再慢慢從小的情感慢慢擴大,從個人層次衍伸到國家,把緊張情緒轉換成悲壯,
而畫面也隨之冰冷、溫色的平淡、再度冰冷,到最後的逐漸明亮,扣合著「黎明到來」的議題。
導演在整部電影的運鏡與劇情鋪陳都非常的精細著。
 
稍微聊聊演員,
金允錫的朴處長,把那種軍人的殺伐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
把一個因為批鬥家庭受過迫害,又因一生剿匪,最後偏執發狂、失去自我的軍人,
呈現的真的相當嚇人,也讓人對這個角色打從心底的有負面的情緒,
河正宇的崔檢察官是第一個讓人覺得正能量的角色,其實也是韓國電影中最常出現的英雄,
他的全是一如既往的有那種大叔的帥與正義感,
我很喜歡金泰梨演出的妍熙,她的情緒轉折應該是整部電影中最複雜的角色,
從一開始的無憂無慮,然後被追打的恐慌,到後面當信鴿的緊張與淡定,
最後還有面對家人受傷,愛人離去的悲傷,情緒不斷的在變幻,相當精彩。
而必須說,整部電影真的角色太多,而且很多都是很知名的演員,
像是幾乎沒有台詞的朴鍾哲(呂珍九 飾),或是演出趙班長的朴喜洵,
社會綫記者李熙俊,很陽光也很令人唏噓著李韓烈(姜棟元 飾),
被苦行的韓炳龍(柳海真 飾)也令人印象深刻著,
還有像是在計程車中眼熟的高昌錫,還有與神同行裡面的判官吳達庶,
都是大推頭裡面令人印象深刻著的,演員卡司真的相當的堅強呀!
 

最後簡單的聊聊心得,
其實我必須說,這部電影身在台灣的我們應該感觸很多,
一個大學生的死亡,然後一個政權的垮台,好熟悉得故事架構呀!
這件事情,就在我們生活的台灣有著很多相似的故事,
近期我們熟悉的「洪仲丘」,然後一連串的學運,國民黨的政權移轉,
也許沒有韓國六月學運的壯烈,但不能否認的是從那時候開始,
台灣確實也在這樣也許不能讓明天更好,但試圖先把腐敗處理掉,
然後重新建立秩序的樣子是相當相像的,
而一樣醜陋的孤光相互,一樣可笑的掩蓋事實的新聞方式,
一幕一幕都讓人被撼動的同時,也感傷著!

另外的那個一看人不順眼就說「你是匪諜」的匪諜搜查處,
跟我們熟悉的那個白色恐怖年代,何其相似著!
那些上位者對於不服從之人除了嚴刑逼供與各種強硬手段來掩蓋真相,
又是多麼另人心痛而哀傷的歷史記憶,真的相當的讓人深深得被撼動著。
令人更戒慎恐懼的卻是,原來三十年後,台灣依然還是有那些高高在上不願認錯的官員們,
那些態度令人無言的政客,逼得不滿的民眾、學生們發動群眾運動走上街頭。
隨然我們其實也都不自信的跟劇中的妍熙一樣會忍不住想問,
「靠我們能夠改變世界?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那天會來嗎?」
當平民百姓的我們必須對抗政治強權,我們多麽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何其渺小,
但我們只能相信著「黎明會來」然後努力的試圖等待天光。
 
這部電影的「沒有主角」讓人印象深刻,像是紀錄片卻富有劇情,
不過很可惜的是關於「運動為何成功」的整個轉折跟細節到後段有一點倉促帶過,
不然也許會讓這部電影的價值再更上一層樓,
然後一連看完韓國的民主三部曲後,不禁會想著台灣怎麼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突然想到「返校」當初要翻拍時的「不希望觸碰太政治議題」的新聞,
然後就覺得有些哀傷,當媒體或是電影電視創作者,屈就於「市場」或是「政治勢力壓迫」,
接著說出「藝術不應該政治化」的口號的時候,
就會想著,「其實真正政治化的是不敢把政治藝術化的那群人呀」!
雖然感慨著,但還是期待著某天,台灣也能拍出兼具歷史反思價值,也有商業娛樂性的史實改編電影,
因為這片土地的故事真的也是相當令人被撼動的!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是一部很棒的轉型正義電影,一個國家如何從極權走向民主,
在看完了從一個角色的看這個議題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之後,
我們從一群人民的眼中,從一個時代環境的角度來看看吧!
那個欄殤卻寫實的年代,那個黑色殘忍的歷史,活生生血淋淋的我們去體會著吧!
親愛的網誌先生,一起去電影院被撼動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