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柒佰捌拾] 自畫像,是每個人都有罪?還是這個社會病了?

昨天其實看了兩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今天就先來聊聊陳宏一導演的「自畫像」好了!
說實在的,本來在台北電影節的時候就想去看這一部電影的,
但是忙著忙著好像就錯過了,好險總算是等到他正式上映了!
在介紹這部電影之前,我要先說這是一部討論現實社會的電影,
但卻用了「藝術」這個最難以理解的詞彙來描繪這樣的現實感,
所以確實會有種比較文青,跟比較有藝術片的感覺呀!
 
故事設定開始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投票日當天,
一個女大學生楊婕(張甯 飾)被發現死於租屋處,並且屍體還被當作畫布並且雙眼遭人挖出,
而那個畫的原型畫作,更可怕的被放在她的屍體正前方,
故事逐漸推回,那一個被稱為「後太陽花時期的社會」,約莫開場的四個月前,
楊婕搬進了新公寓,室友是畫家江中澤(林哲熹 飾),
她喜歡這個房子與氛圍,有點好奇這個奇妙的藝術家室友,但對於浪蕩的室友也頗有微詞,
隨著新公寓開始的新生活,在一次演講中身為政治系的她,
與她欣賞的演講者立法委員張耀州(鄭人碩 飾)認識,
這個前景被看好的張立委邀請楊婕加入了他的工作團隊,
而楊婕的新生活似乎正開始順風順水,一切似乎只有暗戀她的Sam(呂名堯 飾)不這樣認為,
但她的跨性別閨蜜NaNa(Kiwebaby 飾)卻是相當看好她的,
並且,NaNa也因為江中澤的關係,找到了似乎很合拍的日籍男友Hiroki(岡本孝),
生活似乎漸漸美好起來,直到楊婕對江中澤的認識漸深,
那個每天晚上跟著女友三三(林微弋 飾)夜夜淫靡的頹喪畫家,竟然曾是超有理想的社運份子,
而不斷的深入理解這個畫家的同時,她的生活開始斑駁,
故事開始慢慢的說著,楊婕為什麼會死?究竟是誰殺了她?
一個生命消逝的故事,也說著這社會的真實面貌,在激情和慾望下這時代中躁動不安的靈魂。
pw_ftcn34265647_0003
其實宏一導演的電影不是很好懂這件事我已經有做好心理準備了,
雖然他的MV一直都是很有故事性的,但在電影詮釋上他往往都會刻意的沒有那樣商業,
並且,用了大量的符號與象徵感來描繪電影,並且也許共同編劇是魏瑛娟的關係,
在故事的描述方式是用了章節式的敘事,這種很有劇場風格的手法,確實對於電影受眾上有相當程度的考驗著!
不過不得不稱讚的是,宏一導演的畫面感真的很強悍,
本身用大量的畫作來貫穿電影的縝密意象外,許多宛如作畫的的呈現手法,
整部電影都有一種詩意跟藝術感的迷幻,而巧妙的動畫去融合畫作與現實的視覺感,
利用畫的局部圖層解離影像,然後營造出的那種畫面視覺衝突真的很令人印象深刻,
也確實是在台灣電影中相當少見的一種詮釋手法,所以也還蠻讓人驚訝的!
加上果真是MV大師的善用音樂,弦樂的鋪成帶來的一種悲涼感,跟著鏡頭的低彩度筆觸拉出了那種悲愴的氣息,
公寓的鐵窗,到整座城市灰色的色調,畫面與音樂之間拉起一種關聯性,
而這樣很藝術感的詮釋下,也抓出了那一種希望、絕望的氣氛,在畫面與音樂呈現上真的算是很精彩了!
 
 
電影的軸心圍繞著「七宗罪」,因此沒有了線性敘事而是從這七個章節推演出故事,
七幅由鍾江澤所創作的畫作,也讓這部電影多了一種藝術感的華麗與想像,
也確實讓江中澤的角色變的更立體,此外這七幅畫也串起了整部電影的故事張力,
而這七宗罪說的是「對愛的違背程度」排序的七種罪惡,
色慾、暴食、貪婪、懶惰、憤怒、嫉妒、傲慢,
電影中由最沉重的「七」到似乎最輕微的「一」順序來倒數著最後,
本以為會因為對愛的違背越低,應該有的美好結局,卻成為必然的悲劇收尾,
並且用江中澤的做畫的情緒來說著一個像是自白的故事,
也用這些符號象徵著這個社會的腐敗,以及悄悄的崩壞!
這七種人類極為容易擁有的罪,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罪惡,卻一點點一點點的消磨著,
直到夢想的崩壞,直到載浮載沉之中,慾望與理性的掙扎,逐漸的崩毀。
這部電影誠如宏一導演說的,是一部恐怖片,嚇人的不是劇情,是鋪天蓋地來的負能量!
其實討論政治議題的電影不是沒有,討論社會現狀、性別認同這些敏感話題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但從頭到尾都用一種極度諷刺的負面能量說這樣的黑暗的情緒的真的少見呀!
不過這樣確實也是很有特色的一種敘事方式,也讓人印象深刻著!
 
在聊心得之前,來說說幾個演員吧!
其實幾個演員都不是熟面孔,但都是很硬底子班底的演員,
要嘛是舞台劇出生的戲精,要嘛就是金獎級數的演譯者,
真的說比較資淺的,應該就是Kiwebaby了吧!
但也許演的角色跟她的人生體驗很接近,在跨性別自我生活的壓力掙扎,
然後從自信到畏縮,從歡快衝擊到最後的崩潰,
其實情緒的張力都很做的很足夠,更不用說為戲犧牲的部分了,
很訝異他的演技相當的好與完整,確實不像一個新手演員的感覺!
然後林微弋的三三也很強大,那幕吃著巧克力棉花糖然後嘔吐,
接著情緒崩潰的大鏡頭,也非常的有張力!
而冷靜、狂歡、狂暴、憤怒到後來的淡漠感,層次極為鮮明呀!
鄭人碩的戲分不多,但從熱血君子到那個讓人不舒服的噁心立委,
還有車上的戲的表情與語氣帶來的那種討人厭的感覺,壓抑卻很有情緒性,
果然是入圍過金馬的金獎級的演員!
女主角張甯當初在醉生夢死的時候就讓人很驚艷了,
這次演出從光明逐漸因為理想破滅,然後最後的崩壞,
以及那個極為犧牲的大鏡頭,都能感受到一個演員的專業度與很厲害的戲劇詮釋,
男主角林哲熹,是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很灰暗的腳色,
但從極度的墮落,到看到光明的一點點算是淺灰,
然後開始瘋狂,到最後的像是沒有靈魂的演出,
特寫鏡頭的臉部情緒與眼神都是非常有戲的!
這一群演員真的是讓人驚訝著,相較於那些大卡司的熟面孔,這些演員一點都不遜色!
 
這部電影很黑暗,從街頭社會運動後世界沒有改變的哀傷開始,
然後還提及了社會染黑後的自我墮落,理想破滅的自殺,
故事中還帶著新住民議題,而且還說了幾個讓人心疼的故事,
而沒有在故事主軸線,卻給出的女主角被父親侵害的線索,
整部電影幾乎都是一整個負面的諷刺題材,
然後用跨性別隱喻台灣現狀,認為自己是女生NaNa,最後做出維持現狀的決定,
整個社會似乎就算知道必須改變但卻沒有勇氣改變。
然後,崩壞的社會政治教學「獲利最大,損害最小。」多麼的諷刺的一句話,
搭著後面那一段令人作噁的「我在教你」、「你要練習」,劇情不斷的黑化更黑化,
然後諷刺的考卷上「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
一個一個挖掘著社會的黑暗面,甚至可以說是政治的腐敗面,
更極為大膽的用直白的象徵,從2016的總統選舉的「點亮臺灣」或「One Taiwan」,
帶出了,改革者成為既得利益者之後,那個當初的光明是否就腐蝕了呢?
而抗爭是否只是一瞬間的煙火,燦爛之後,當烏雲還在,依然沒有星空呢?
 
下面會有幾個大雷包,所以防雷線要出來了!
--------------防雷線----------------
自畫像很寫實但很不大眾,他不是說故事的電影,而是要有體驗才會被觸動的電影,
不管是從性別認同象徵到國家認同,或是從身體的自主權來投射出權力、婚姻、性別的質疑,
然後藉由七原罪的畫,撕開了黑暗的真實存在,
電影裡面有很多很多藏很深的象徵,我就挑幾個來說說就好,
因為真的要看懂這部電影,需要了解的不是電影結構,而是強大的政治敏感度呀!
像是楊婕對著NaNa說著多次的想做男人就做男人想做女人就做女人的支持,
卻在NaNa動情後說著:「你怎麼覺得他的家人會接受你。」
往往給予支持的有力者,最後反而成為了反對者,
其實也是一個藏的有點深得象徵,支持國家認同的人,
常常在不影響實際問題的時候說著支持,但真的要他表態的時候卻選擇反對,
甚至要NaNa自我認同的楊婕,其實在與NaNa擁吻之後才是讓NaNa開始懷疑自己的最重要因素壓!
另外,可能還有人會比較不清楚的或疑惑的另一個象徵,是江中澤的最後一句:「我救了她。」
其實很多人會說為什麼是救?明明就是他強暴楊婕,然後楊婕才自殺的!他是兇手呀!
無法否認的是江中澤的原罪,只是他說的救不是救贖楊婕,
而是當他看到楊婕死去後,他想起那一句「這樣的世界不如不要看。」,
他想做的事,讓楊婕不要再看到這個骯髒的世界,讓眼睛不在看到,是一種免於同流合汙的救贖,
眼球溶進顏料中帆布上畫起漆黑無望的世界,不但是絕望,也是一種不願在看見!
然後,也因此帶出了電影用了極大量的象徵故事講著這些很負面的事情外少數的光明之處,
三三的色盲跟最後失明男孩的燦笑,都是這電影中極為微弱的光芒,
當人們不再重視「顏色」,而是認真的去感受真實,
當我們不再因為色彩被迷惑,不再相信那些謊言,而是自己去感受,
盲童、楊婕跟三三代表都不是真的看不見,是要迷惑於表面的假象。
但,也許,那些試圖的改變,還是會給予一點點的光明的!
 
這部電影確實很沉重,那些裸露戲跟情慾戲在這樣的劇情當中,
其實真的不太會讓人想到其他部分的遐思,
電影的劇情確實比較劇場的片段感,理解上又需要一定的政治與社會敏感度,
如果沒有對這樣議題非常有興趣的朋友就可以先放一下,
但如果有興趣,又或是想要看看台灣電影的不同格局的朋友,
這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故事的電影的!
網誌先生,今晚的心得,有一些些沉重壓!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