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柒佰貳拾叄] 再見,是那一個瓦城,還是移工的悲歌


好久沒有來寫一下看電影的心得了,難得來動筆的原因,
是因為一部我覺得拍得很動人,但票房目前沒有非常動人的電影,
如同金馬獎一樣,入圍六項大獎,但最後都擦身而過的可惜,
確實有種怎麼叫好,卻沒有相當叫座的疑惑呀!
不過不管如何,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好作品,
老習慣,先聊聊劇情的介紹好了,我也盡量不雷的介紹一下背景,
那是一個以「夢」為基礎的故事,背景是泰國,不是瓦城,
瓦城其實是緬甸的的第二大城市,是緬甸往泰國的必經之路,
而許多緬甸的移工,從瓦城前往世界,再從瓦城回歸緬甸,
其實他象徵了一個追求更好生活的門,但離開這扇門之後,會是衣錦還鄉?還是成為異鄉人?
蓮青(吳可熙 飾演)有著一個「夢」一個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夢,
而阿國(柯震東 飾演)也有一個「夢」一個平凡生活的夢,
他們都為了夢偷渡到泰國打工,很湊巧的在路上遇見,然後因為種種因素相知、相惜,
只是因為「夢」的差異,他們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然後,就這樣營造這個,與瓦城的道別。
 
這是一部步調相當緩慢的電影,確實如眾多影評人對趙德胤的評價,
他有著侯孝賢侯導的詩意,跟蔡明亮蔡導的勁到,
電影中可以看出一些用極簡的方式處理的影像,冷靜客觀的視角,不強烈的配樂跟情緒,
像是一首「詩」的電影,果然是侯導的高徒,
而長鏡頭的拿捏,演員與景在對戲的的感受,無聲的情緒張力跟力度,
我想這是受到蔡導的一種精神薰陶的力量,
相較起侯導的詩美,趙導在寫實一點,在戲劇了一些,確實降低了觀賞者理解的門檻,
也形成種很獨特的氛圍,一種現實的美感,還有無聲情緒的力度,這是我從瓦城中看到的導演風格。
在一開始的長鏡頭,對於一般的觀影觀眾確實有一些考驗,
沉重的悶!是我在電影中直接的感受,但在那個緩慢的河流,荒草的熱帶,較偏灰暗的色調,
帶來的那一種氛圍,我倒是覺得感受到濃濃的畫面情緒,
其實我想大家太習慣好萊塢電影大量的快速切換與剪接了,
所以在看這樣的長鏡頭,應該會覺得相對沈悶,但我挺喜歡這樣的有機感,
沒有太多的走位,不急躁跟快速的運鏡,會讓人更進入戲裡面的情緒。
然後,有一段蜥蜴的物化幻想,讓人覺得相當巧妙,影射的劇情跟讓人感受到女主角的壓抑與恐懼,
又避開了可能會讓人放錯重點的畫面,更維持了詩的感受。
其實我真的覺得,趙導的風格相當有大家風範了,在瓦城中確實感受到他的電影視角的情緒。
 
來說說兩位演員吧!
不管是網路,或是對於金馬的討論,這兩位演員確實都有很大的話題性,
有很多人在說吳可熙可惜,有人在說柯震東可惜,也有人說他們都差一點,兩個人的比較也大有人在討論,
不過我的想法有一點小小的不同,就是其實他們沒拿到獎是應該的,
但不是說他們演得不好,而是因為他們演得太好,
好到這兩個角色就像「七月與安生」一樣,不能分開,
吳可熙在瓦城中,展現了一個演員「收」情緒的精彩,
一開始偷渡的不安,一開始的長鏡頭,那種不張揚的緊張,
到開始對於生活的不安全感、掙扎,「王蓮青」那個小人物想要重生的演繹淋漓盡致著,
不是戲劇性滿意的放,而是收,把情緒收得恰到好處,讓人剛好理解那個情緒重量,
不多不少,而劇中唯一的情緒宣洩,是抱著阿國在雨中騎車的的哭泣,
放了,但放的毫不張揚,情緒滿了,但並沒有潰堤。
roadtomandalay_still_01.jpg
吳可熙演得很好,但我必須說,如果沒有柯震東,吳可熙沒有那樣精彩,為什麼呢?
因為柯震東的演出就是「放」,但要放得剛剛好,不能太戲劇化,不然就會破壞這部電影的架構,
阿國這個角色是乾淨的,太乾淨然後簡單的角色,直接的情緒,直接的愛,
很男孩,卻又好大人,不能太誇張的情緒,卻又不是簡單的單純,內心戲的掌握要很好,
阿國是很簡單的愛蓮青,他是如此善良的角色,但是要怎樣從渴望慢慢的延展,
開始有了慾望、佔有,但又保持那種善良到極致的危險,是很有難度的,
柯震東要表現緩慢地放出情感,讓吳可熙慢慢地收情緒,
這兩個一放一收,讓戲中看不出來的愛情變得可歌可泣卻又不濫情,
我說,他們演得很好,但如果只頒給吳可熙獎不對,只頒給柯震東也不對,
但又不像「七月與安生」剛剛好女主角可以頒給兩個人,所以沒獲獎確實不奇怪,
畢竟這兩個角色影響對方太深,缺一就不成立了。
但兩個人確實都有影帝跟影后的實力,是無庸置疑的!
只是或許如同趙導說的,如果剪接的部分多給他們一些個人秀,也許兩個都會拿獎,
但我想,對於電影的完整度而言,這樣的剪接,已經是最適當的的方式了。
 
 
最後聊聊電影的心得,不過心得部分有雷,所以如果不想被雷的,可以先看到這裡拉!
————————————良心防雷線——————————————–
電影中其實有很多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畫面,
先說說大家應該都看到的對於「非法移工」跟想要讓生活過得更好的「夢想」在這齣戲的衝擊部分,
敲門,臨檢,這些的出現,還有眾人的害怕,營造出那種不安定的生活,很真實跟血淋淋地呈現,
然後在工廠中被漠視的勞工權利,沒有證件就沒有人權的感受,
蓮青兩次面試的情緒更是明顯,第一次的疑惑但努力微笑的心境,想要讓生活更好的單純夢,
到第二次,不能用的證件試圖想要爭取但卻又無言的頹喪,
那種非法移工的無奈全部表現出來,不單只是劇情,而是一種情緒的張力很動人,
然後在髒髒舊舊的電話亭打電話給媽媽,說著打電話很貴,說著要寄錢回家,
那種孤獨的堅強,酸酸的,很強烈。
主線劇情其實圍繞在移工,一段人蛇集團跟蓮青說「從此你就不是緬甸人」,
很深沉很感慨,卻寫實的感傷,他們為了更好生活的簡單夢想,
連自己的根都要忘記,異鄉,永遠的異鄉,因為再見了瓦城之後,就不再有故鄉。
 
接著說說關於這部戲,可能大家看完後比較沒有直接感受到的愛情,
一開始在搭車時,蓮青對於吃暈車藥的猶豫到阿國跟他交換的簡單善良,
這裡感受到阿國很單純的良善,也是我一直在說的,太單純的善,
對於一個人蛇偷渡客集團給的藥,確實會不安,蓮青的情緒正常的簡單,
而阿國單純不想要女孩子為難,所以跟他換的動作單純也真實,也打開了這部戲不容易察覺的愛情氛圍。
 
很有趣的是趙導把很多情侶互動的片段都剪掉了,讓人不容易找到蓮青跟阿國的愛情,
但阿國的愛真的好深刻,相對於蓮青的更美好生活的「夢」,阿國的夢確實是愛情!
電影中有四段明確的愛情橋段,每一段都令人深深記憶,
也清楚了再映後與訪談中,阿國說的「接近潔癖」的神聖愛情,
第一段,蓮青睡床、阿國躺地上,阿國不敢偷牽蓮青的手,
第二段,阿國幫蓮青撥下身上纏繞的棉線,小心翼翼的很接近卻又不觸碰,
第三段,面試失敗後,蓮青靠在阿國身上哭泣,阿國沉默但俺與安全感的溫暖,
第四段,阿國送上定情項鍊,跟親自掛上的的橋段,四段的感情鋪成很真實,也能看出阿國對於愛的乾淨,
並且,不需要任何激情,不需要任何的其他橋段,就這樣說服了觀眾,他們愛著,
沒有特殊的對白,沒有情侶的互動,卻讓觀眾理解這樣的感情,真的很厲害。
最精彩的應該就是兩個非寫實的橋段,那一隻蜥蜴,爬到蓮青的身上,
不提及性,卻詮釋了性,蓮青的驚懼、無力感、掙扎,都詮釋了她這一段的情緒痛苦,
緊接著,阿國在無意義的反覆推拉著機器,以及大火爐不斷添加柴火,宣洩也許是怒火也許是慾火的情緒,
兩段戲,把兩個人的情緒帶到高點,然後用不衝突的手法表現了極致的衝突,
到結尾,那瞬間的收尾,在幾乎完全沒有對白的壓抑與憤怒中,血濺上天花板上的佛,然後嘎然而止。
像是嘲弄著人間的無常與無助一樣,當離開了家鄉,當與那座衣錦還鄉或永別異鄉的城市道別後,
似乎,就再也回不去當初的單純,
阿國對於感情極端乾淨的善,變成了最兇惡的兇器,蓮青對於夢想最簡單的執著,變成了最無聲的哀歌,
在看電影前,一直不理解,宣傳詞的「妳想擁有世界,我的世界只有你」,
其實就是在講這兩個簡單而極端的夢。
 
再見,瓦城,是一部很精彩很真實的電影,
他很沉重,但真的沒有很沉悶,他確實是一部類型藝術片,但真的不是那種門檻很高的電影,
如果可以,不妨去電影院看看看,他很動人,很真實,
讓自己去看看在這一個世界,有一些簡單卻令人哀傷的故事,
再見瓦城的取景很美,故事很美,角色詮釋的很美,
是一首很美得詩歌,只是,太過悲傷了,
但直得去被感觸一次。
以上!
網誌先生,去買張電影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