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佰玖拾伍] 太陽的孩子,我們不要變成會欺騙的大人

這是這次更新第二篇的電影心得系列,
也是前些陣子看的電影,
是來自鄭有傑與勒嘎‧舒米共同導演的「太陽的孩子」,
很樸質的題材,很簡單的故事,沒有特效單純的畫面,但仍感動人的現實感,
 
廢話不多說,來好好介紹這部電影一下!

a656s692361439821671
在年輕就業人口不斷外流的花蓮部落,
為了給父親與孩子更好的生活,獨自前往大城市打拼的林秀伶,
本著對於新聞的熱血,也希望透過新聞來讓人注意到自己的家鄉的她,
因為那場學運更明白了,台灣新聞界的現實,
她因為父親病倒而再次回到家鄉,
那個她記憶中海天一色,風中飄揚黃金稻穗的美麗豐饒部落。
但卻只看見了,大量的遊覽車,荒廢的農田與待售廣告,
還有為了蓋觀光飯店而招開的說明會,
有著美麗的阿美族名字Panay的秀伶,誠如她名字Panay有「稻穀」的含意,
她決定重新回到家鄉,學習農耕知識並且復育著那個記憶中的梯田,
她希望留住那個童年記憶裡美麗的家鄉,讓下一代還能看到那樣的景象,
但她所面對的卻是相當曲折的困難,
當人們的眼裡只有「發展」與「利益」
當政府機構只為了表面上的「政績」跟「貪婪」,
當輿論只是盲目地跟隨與傷害,
這些種整成為了她實現夢想的最大阻力。
而Panay對抗的不只是破壞的家園政商、不斷離鄉的年輕人以及「賣田換進步」的觀念,
屬於太陽的孩子的他們,仍在為那金黃色的海天之間的美景奮戰著!
 
這部電影討論的議題不少,也沒有過多到討論的太過淺顯,
他討論了隔代養育、親子溝通、土地認同,
故事沒有太過的高潮迭起,但平鋪直敘當中卻讓人深受感動,
甚至有了「台灣今年最好哭的電影」的稱號,
電影的概念取材自導演之一的勒嘎.舒米的母親舒米‧如妮推動水梯田溼地復育的真實故事,
然後在雙導演的有趣配合下,這樣一部樸直卻動人的電影就這樣出世,
有傑導演不管是「陽陽」或是後來的「畢業前一天爆炸」,
都能看到他對於故事的感情張力讀鋪陳強度的游刃有餘,
而在「太陽的孩子」當中,他更是用很簡單但是深入人心的將那顆動人的種子植入人心,
另一位勒嘎.舒米導演,擅長紀錄片拍攝的他,
在他自身的原住民情感與眼光,拍下了寫實的紀錄片感外,
還有那些我們這些對於花蓮美麗陌生的人不曾看過與記憶的美麗,
皇城的稻穗成浪、海與天連接一片的藍、延綿得青綠山景,
成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也讓人為這些美麗越來越少而心疼著,
而舒米恩的配樂,乾淨的吉他與鋼琴,跟獨具特色的原住民音樂交織,
音樂帶動的著電影情緒的張力,緩緩卻避無可避的切入觀眾的心中。
 
 
電影中五個角色架起了這部電影的皮肉,
養育孫子且罹癌的阿公( Kaco Lekal 飾),
離鄉背井的秀伶(Ado Kaliting Pacidal 飾),
需要親情關心的姊弟Nakaw(Dongi Kacaw 飾)與 Sera(Rahic Gulas飾),
與試圖賣田換進步的歸鄉子弟勝雄(徐詣帆飾),
五個角色,討論了花東地區現在最巨大的問題「就業人口外移」,
從人口的外移,看了阿公與母親的親子關係,希望孩子更好,
也看了,秀伶與孩子們的親子關係,孩子希望陪伴與關懷,
然後衍伸的看了導致外移的「土地認同」問題,
「家鄉」在哪裡?的議題就這樣被帶了出來,
那些被建商說成是釘子戶,一直以自己力量守護著家園的老一輩,
是因為他們因為住了一輩子所以對土地的不捨?
還是其實電影中那句讓人深受感動的「沒有了土地,孩子怎麼回來?回來哪裡?」
土地、祖先、家鄉、親情,就這樣被串連了起來。
 
幾個主要演員,其實我覺得他們的演出很恰如其份,
Kaco Lekal的阿公,話不多,但對於土地、孩子的那種關懷卻是深深地進入人心,
對於女兒的包容與支持,那種守護的溫柔,表現無遺。
Ado Kaliting Pacidal 的Panay的掙扎與堅定,更是踏踏實實的演出了電影的軸心,
有一種力量,叫做溫柔!
Nakaw與 Sera兩個不世故的角色,被好真實的演出,
單純的孩子,不造作得演出,
Dongi Kacaw 那段擋怪手、跟跑步前的情緒張力,都令人難忘,
而Rahic Gulas在一開場,打著媽媽電話後進語音的畫面,
也令人心酸的難以忘懷,
而徐詣帆恰若其份的世故感,用一個應該是壞人的好人呈現了這一個其實尷尬的角色,
戲中後來被千夫所指的尷尬跟無奈,他也詮釋得入木三分著!
 
其實這部電影沒有很激情,沒有很煽情,沒有什麼大製作大卡司,
但是光是平實的敘事就令人很感動著,
電影中幾個畫面令人印象深刻,
阿公昏倒時候的神遊,「你來這邊做什麼?快回去,好好過你的生活…」的告誡,
似乎是勸解,也似乎是對於時代怪物推動的無奈祖靈;
Sera跟阿公的爬山,像是一個看不到結果的傳承,
傳承了那一個對於家鄉,對於土地的守護;
接著,那個「被颱風吹走文件的爭議地」,
對於政府無能而無奈,對於現實無法改變的哀傷,
強烈的襲上觀眾的心!
最最讓人動容的,是在怪手進入農田,
當警察們已實行公權力驅趕護田農民時,
那個對原住民警察說出那句話的奶奶,
「孩子,你的部落在哪裡?」
然後年輕警察放下盾牌,那種情緒張力真的強大的令人潸然。
 
其實「太陽的孩子」不只講的是花東的原住民,
更是屬於居住在台灣的我們的故事,
在面臨政府一樣為了所謂「發展」與「利益」,
開始忘記這一片土地的美好,
雖然太陽的孩子對於好多的議題僅是輕輕的點過,
像是一開始的新聞報導偏頗,募資的抹黑,同學間的霸凌,抗爭,賣不出去的稻米,
雖然似乎在電影中,都給了一個沒有那麼重的結局,
現實世界也許每有電影中美好,沒有買米的網軍,
沒有因為抗爭就不動工的怪手,沒有被霸凌仍會學會勇敢的少女,
沒有被抹黑後還能夠自然被洗淨的醜聞,
而新聞還仍在報那些為了收視率的蠢消息,
但「太陽的孩子」還是試圖給我們一種相信的力量,
如果你還相信著,你還認真的去做那些也許不可能的事,
也許「太陽,不遠」。
而在我們抱怨著這社會不公的然後覺得無力的時候,
給自己一點力量吧!
就像Panay跟女兒說的「我們不是窮,只是沒有錢」的道理,
利益不是一切,不是沒錢就是窮苦,
當我們如果能保有那個往太陽前進的相信與勇氣,
我們都是那離太陽不遠的,「太陽的孩子」!
 
以上,是關於太陽的孩子的心得,
還沒去電影院看的,在週末假期去感受一下那個屬於台灣人的故事吧!
網誌先生,快去訂電影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