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仟肆佰叁拾叁] 兔嘲男孩,詼諧可愛的說著最沉重的那些議題

親愛的各位捧友們,今天順利活下來了嗎?

是的!今天終於要認真的來寫一下心得了!

終於要來嗑嗑吉拿棒吃吃爆米花,度過一下最近年關前的繁雜業務了!

其實累積了很多部電影沒有跟大家聊一聊,

想了想,因為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每篇都有毅力寫出來,

所以決定用推薦觀賞的優先順序來介紹最近看的電影好了!

最近看的電影名單當中,我最推間的應該就是 Jojo Rabbit了!

一部用著詼諧可愛的手法,講著當沉重的二戰納粹話題的電影。

故事是在說著二戰結束前的德國,一個10歲小男孩喬喬 (Roman Griffin Davis),

因為時代的動盪,竟然年紀如此幼小的他,

必須接受國家機器的操弄、意識型態的禁錮與家庭信仰的衝突,

被國家與政府洗腦的他,自認為是一個優秀的納粹青年團的成員,

除了滿腔愛國熱血外,還有個神秘的幻想好友,阿道夫希特勒 (Taika Waititi)!

而在某一天,他發現了母親 (Scarlett Johansson) 竟然在家私藏一名猶太少女時,

這個叫艾莎 (Thomasin McKenzie) 的猶太人,似乎沒有像青年團教官說的可怕,

喬喬心中的價值觀陷入一片混亂,他試圖靠著他那幻想神秘好友,

與母親跟艾莎的互動,去重新理解盲目的愛國情操,以及那動盪不安社會與世界!

認真說,這真的是一個很令人訝異的題材,

拍二戰的電影有非常非常多,但從德國人角度,並且用喜劇與孩子的眼光來看,

真的是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詮釋方式。

故事聚焦在那個納粹的「希特勒青年營」,

是當初要強制15歲以下的孩子們加入納粹的營隊,

說著那些本來應該天真無邪的孩子,開始學著如何使用武器甚至自我犧牲,

去達成一個意識形態的國家效忠!

而這樣血淋淋的歷史背景,竟然能夠很溫和的被述說著,

Taika Waititi 的強烈個人風格,依然在電影當中很明確地被詮釋,

依然有著那個不知道去那裡的父親,依然有個渴求父愛,想要扛起世界的男孩,

從「毛利男孩」、 Hunt for the Wilder people甚至雷神索爾3都有這樣的元素,

也同時 Taika Waititi 富有喜劇氛圍的調性,更把黑色幽默發揮到極致了!

電影開場的Komm gib mir deine Hand(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的德文版) ,

巧妙的剪輯出來那個年代希特勒在德國的那種「吸引力」,

那種狂信徒的相信與追隨,也帶出來孩子還不懂死亡可怕,只有崇拜的是非難分,

被造神的幻想偶像,進一步的對那時代的人們洗腦著!

而故事劇情沒有用很深沉的方式說這件事,卻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

觀眾會因為那些黑色幽默發笑,卻也知道那個誇張的笑點,

是因為我們處於和平年代才能放聲大笑著,而那些誇張的情節,

卻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歷史當中!

以孩子為主視角,我們看到最單純孩子的心,

也看到那些洗腦是如何把那些孩子根本不懂的仇恨深植跟扭曲,

然後再透過那些角色與事件,逐漸地把 納粹的惡、猶太人的悲傷,

以及那些在亂世展現勇氣的大人與付出愛及犧牲動人慢慢展開!

二戰的題材當中,「兔嘲男孩」真的很不一樣,除了喜劇、孩子跟德國人視角外,

在收尾的時候,很中立的把 納粹政權與德國、德國人民區隔看待的客觀,

還有像是 K上尉的塑造, 並沒有把那時候二戰德國軍人描繪得如此邪惡,

甚至蓋世太保在電影當中都沒有那樣的令人心沉,

也因此讓這部電影,雖然是在描述歷史,但整體娛樂性依舊亮眼,

那樣的幽默敘事,把那樣嚴肅的議題用更多元化的角度呈現著!

說到演員們,就更是讓人驚艷著!

飾演十歲男孩的喬喬的Roman Griffin Davis,

真的是相當精準呈現了那個孩子氣與歷經死亡、戰爭洗禮,

然猴逐漸成長與成熟,但依然富有孩子天真的那個很難拿捏的樣態,

果然也因此,年紀輕輕的就入圍了金球獎男主角呀!

至於有沒有機會成為史上年紀最輕的影帝,這就要看機緣啦!

然後, Thomasin McKenzie 的艾莎,演繹出了一種很微妙的堅毅,

她拿捏出那種脆弱與堅強的衝突感,也是相當吸引人的!

而 Sam Rockwell 巧妙的把幽默的角色演繹得相當有問督,

另外是真的很有才華的導演Taika Waititi,耍寶的好笑,

卻也把希特勒的咄咄逼人詮釋得非常有感!

但最讓人動容的,我真的覺得是 Scarlett Johansson ,

除了動作片之外, Scarlett Johansson 這次演出的那種張力超強,

不管是那個戲中戲的演繹丈夫來跟兒子對話,那一段的演出非常複雜跟細膩,

有對於孩子被洗腦扭曲的無奈,不忍心責備孩子的母愛,以及對於丈夫的思念,

滿滿的非常有層次,然後亦莊亦諧的母親存在極為搶眼!

沒有像是 Schindler’s list 或是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大談種族迫害,

沒有把納粹的惡放大到讓人害怕跟厭惡,用一種詼諧的方式去詮釋那個時代,

但卻很明確的點出,利用傳播的方式影響民智,讓民眾接受事情本質的荒謬!

而這似乎在現在的不管是中國或是台灣,都有非常嚴重的現狀,值得警醒。

藉著再把議題衍伸到了「歧視」上面,從對於膽小孩子的歧視,

到對於猶太人的歧視,對於同性戀的歧視,對於黑人的歧視,

慢慢的讓這個看起來只是孩子間的互動變得非常的撼動人心!

其實電影中也有很多埋藏的橋段跟議題,

像是喬喬與幻想出的希特勒的從友好到爭執,

一個類似父親影像的投射,孩子與父母的爭論與矛盾,

然後母親溫柔綁鞋帶,到後來的綁鞋帶的傳承,來說著長大!

還有像是 K上尉和副官之間暗藏的「情愫」,

故事涉及了成長、戰爭、種族、性別到親子,最後歸咎到了自由的快樂,

雖然是二戰電影卻不灰暗,在童趣中寫著很深沉黑暗的議題,

但在那些議題當中流下了溫暖的希望伏筆,甚至給予收尾很正能量的期待,

最後的跳舞更讓人有種感動與溫暖呀!

親愛的網誌先生,這是一部故事很簡單並且富有童趣的電影,

但內容深刻的議題卻令人動容,也許中段有稍微緩慢的節奏感,

但整部電影確實是相當精彩的!很寓教於樂呀!

有機會的話不妨進電影院看看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