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仟肆佰壹拾陸]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但他們不一定!

嘿 !親愛的各位捧友們,今天順利活下來了嗎? 

今天剛好跟一個朋友聊著孩子的教育,然後就突然覺得今天網誌來聊聊這個好了,

再會了!「特約經紀公司」的電影心得,我決定選擇喇低賽比較快樂!

(迷之音:反正就是不想要認真寫電影心得就是了!藉口一大堆呀!)

所以今天到底要寫什麼呢?其實就是因為朋友在說著他們家族有些人的教育方式,

我們都會覺得也許可以改變一下的時候,就會被回應著,

「我們小時候都是這樣長大的,幹嘛要改變!」,

然後我們都有種「這樣對嗎?」的想法,

也因此想要跟大家聊聊,「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但「又怎樣!」。

先來完整的前情提要一下好了,反正就是有一個孩子,

因為疑似有ADD( 注意力缺失症,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所以上課很常會找別的孩子講話,因此老師只好把孩子位置放到自己前方,

而不是上課的時候,孩子就會跟老師對望坐著,

這裡我要先說,其實老師這樣特別標籤化這個孩子,我個人不太贊同啦!

也因此,這個孩子下課的時候,其他小朋友不會找他一起玩,

他就只好一個人去走操場,也慢慢造成他覺得學校很無聊,不喜歡上學!

然後當這件事告知家長之後,其中之一的家長就覺得,

「小時候我們也叛逆過,人際關係也差過,過了之後就好了啦!」

接著跟家長說可能有ADD傾向,所以建議改變生活方式,像是少看電視之類的!

這時候那句經典台詞出現了:「我們小時候都是這樣長大的!哪有關係!」

其實不只這個家長,我想我們應該有遇過很多長輩都說過這樣的話,

甚至我們也許也曾經不經意的說出這樣的話,

在人類的直覺判斷的時候,我們太常會用自身經歷去類比,然後去判斷,

確實,經驗可以去推估很多事情,但關於教育,

我真心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用「個案」的態度去對待,

就像那一句「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煙火」一樣,因為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所以每一個孩子對於環境的感受與反應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用著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去判斷,真的會失去一些判准。

加上,我們判斷的價值,往往都是已經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歷練的感受,

我們早就已經忘記了我們當初的童心,我們說的我以前也是這樣的時候,

是不是忘記了,其實小時候比起一直看著電視,自己希望爸媽多陪伴自己一點,

又或是比起看著電視,想要跟小夥伴出去跑跑跳跳一點,

我們也許因為社會歷練,對於人際關係覺得不用太在乎那些群體關係,

但是對一個孩子而言,我們忘記了當初自己還小的時候,也會喜歡加入團體!

也許你也會說,這只是你的推測,不一定是孩子的感受,

那些家長是孩子的爸媽,更常跟孩子相處,會更理解孩子!

但是,真的有很常得跟孩子相處跟對話嗎?真的有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嗎?

其實,那些「我們小時候也這樣」還有「我是為你好」,

都是從「我」的立場出發,這樣都會進入一個教育誤區,

我們會忽略的「孩子」的感受!

然後呀!其實我真心很不喜歡 「我們小時候也這樣」 這句話呀!

想想,隨著時代的演進,我們小時候的環境跟現在的環境真的是「這樣」嗎?

來!來寓教於樂一下!就說說電視吧!

讓孩子一直看著電視,先不說電視內容的多元化,

以及網路讓這些節目更多更久甚至沒有廣告!

光是我們熟悉的有線電視第四台,其實在 1976至1995年間,

台灣的電視還是以「三台」為主!

甚至 1983年至1992年期間所謂的第四台是被取締違法的!

也就是開始有有線電視法之後,才真的慢慢地有第四台,

那個時候剛剛好就是所謂的我們小時候呀!說說!

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那麼多電視可以看?卡通明明就只有中午兩點到六點之間,

哪裡有現在24小時都有的卡通台呢?

「我們小時候都這樣」,有時候認真想想真的挺可笑的!

我們都用著既定的價值去判斷,但其實都已經忽視掉我們早就忘記小時候了,

那一個小時候,是我們自以為存在的小時候呀!

所以呀!關於教育,我真心覺得太多人因為覺得麻煩而失去用心,

真的是不是曾經我們也會覺得家長根本沒有關心自己,覺得家長都不懂自己,

雖然長大後慢慢能體會著家長也許是因為忙碌,所以疏於陪伴,也慢慢的理解,

但是,當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也開始用著「我們小時候」來帶過,

而沒有認真思考「你孩子的現在」的時候,

是不是我們變成了那個以前「我們不想成為得大人」了呢?

嘿!網誌先生,其實我沒有想要抨擊,只是想說著,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但孩子們可以不這樣長大是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