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仟貳佰壹拾捌] 幸福綠皮書,我們從歧視中學會不再歧視

今天要來跟風奧斯卡一下,來跟大家聊一聊前些日子看過的電影,

這一部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好電影,「幸福綠皮書」,

來自於真人真事的改編故事,英文片名就直白地在說那一本「Green Book」,

那是一本在1960年代在美國一本專為黑人出版的「綠皮書」,

看似美意的記載了美國各地「黑人友善」的餐廳、飯店、加油站,

但卻真實地反映那個時代,對於「膚色歧視」是如此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們今天就要來討論一下,這一部勇奪奧斯卡四個大獎的這部電影吧!

「幸福綠皮書」是一個關於愛、接受與克服障礙的故事,本片改編自真人實事,

他描繪了60年代的知名牙買加籍的黑人鋼琴家Don Shirley (Mahershala Ali 飾),

為了響應當年的Martin Luther King 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演講,

他準備前往美國深南部巡迴演出,但由於南方的保守跟歧視嚴重,

出於保護人身安全,他雇用了在夜店當保全,

很有「危機處理」經驗的Tony Lip (莫天森 Viggo Mortensen 飾)當司機,

在為期兩個月的公路旅程當中,原本互看不順眼的兩人,

是如何的漸漸放下對彼此的偏見,發展出一段超越種族、膚色、階級和社會藩籬的動人友誼。

其實關於「膚色歧視」這一個主題的電影論述,真的不算是少見的題材,

從「姊妹」、「關鍵少數」這樣溫馨的電影,到有些驚悚的「逃出絕命鎮」,

以及那一部也為Marvel拿下兩個奧斯卡的「黑豹」,

其實都有對這樣的「歧視」題材來做詮釋得部分,

所以乍看之下「幸福綠皮書」似乎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但這部看起來像是令人打呵欠的公路電影模式,卻因為在「細節」的處理,

讓這一部以兩個角色互動為主,一個公路旅程的電影變得相當的精彩,

導演相當巧妙的利用鏡頭、演員的表情和小動作來塑造角色,

像是Tony在夜總會以「帽子」來贏取人際關係,

然後像是偷偷的把黑人用過的杯子丟掉,以及一開始不願幫忙搬行李的橋段,

用這些可能不是很重要的「細節」把人物刻劃成豐富有趣。

除此之外,利用有趣的笑點,讓這部電影變得輕鬆,

在這種「歧視電影」一貫有著比較嚴肅的衝突橋段之下,

那些令人感到憤怒的橋段,從紐約出發只有個人的排斥與偏見,

到越往南邊Don所受到的歧視行為便越顯嚴重,這樣嚴肅的議題詮釋,

透過不滑稽,但卻讓人會心一笑的兩人互動,變得不失嚴肅的有趣。

此外,這兩個人互動後帶來的價值觀磨合與變化更是讓這部電影更豐富著,

一個排拒黑人的白人,為了家庭必須為黑人工作,

但在堅持自己的原則之下不擺爛的做好自己的職責,,

並且在這次的旅途上他也對這個黑人有更多認識,

而在親眼那些不同的待遇,而漸漸的理解「歧視」本身的那種哀傷與令人憤怒,

從另一個角度看著,那個有著橫溢才華的可以看破一切「歧視」的黑人藝術家 ,

卻其實沒有那樣的對於「歧視」的泰然處之,

他想要打破那現狀,但卻同時像是刺蝟一樣的張開了保護傘保護著自己,

這一部電影就在這兩個極為不同價值觀衝突下精彩著!

電影巧妙運用幽默輕快的節奏說著種族、階級地位甚至是性向的歧視,

並且說著人生不只有一種答案了,快樂、憤怒、難過,人都擁有同一種情緒,

我就是我,不用感到自卑,不用隱藏自己,要活得精彩! 

在聊著其他心得之前,我還是要簡單的說一下演員們,

Ali在電影中演出了那一個極複雜的黑人藝術家的樣子,

一個在備受歧視年代中因為才華洋溢,而賦予它可以充滿自信與優越感的鋼琴家,

談吐舉止優雅品味高尚,除了黑色皮膚之外,他基本就像是一個白人貴族一樣,

但卻因為「不黑、非白,不男、非女」而覺得孤單寂寞卻又無處可說,

尤其幾場戲讓人非常難以忘記,像是車壞了的時候,

他從車上下來,看到那些宛如黑奴的黑人農夫們,

那一場與黑人們的對視,深層的無奈跟無力感的眼神,讓人深深感受到哀傷,

然後雨中的怒吼,與自我辨證更是讓這個角色豐富的驚人,

果然這樣傑出的演出讓他拿下了最佳男配角的大獎呀!

而Mortensen 雖然很可惜沒有拿下男主角,但改變體魄與口音的他也是很出色,

一個小毛病很多的小人物,許多細節小習慣的呈現,

還有那個不拘小節但是又深暗時事與社會的老練白人保鑣,

層次豐富然後角色相當立體。

這兩個極為傑出的演員,在他們相當自然宛如他們就是角色的真實,

讓電影的情節跟故事那樣的緊密著,其實可以說這一部電影,

光是這兩個演員演出的細緻,就可以讓這部電影足以入圍了!

這一部「幸福綠皮書」所探討的議題真的非常多,但都是以「歧視」為核心,

它包含了種族跟階級的歧視,對於他人的刻板形象,

然後到「被歧視者」的自我價值認知,然後衍伸出對於環境的無奈與理想的堅持,

最後在深度的討論尊重,還有表面的優越卻孤寂這些內容。

從Don Shirley的表面高傲跟看似的優越,其實隱藏了自己對於歧視的害怕,

那些武裝,卻在真正的面對他的「同胞」的時候,

卻又被那種陌生跟不認可而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真的沒有人是局外人嗎?」

他那一句「如果我不夠黑人、如果我不夠白人、如果我不夠男人…那麼我是誰?」質問,

就像是對於靈魂的控訴一樣,那是他對於他看似人生勝利組的生活質疑,

而終在Tony 的「我在紐約夜總會混了一輩子,我知道…這世界很複雜。」,

他不排斥、不質疑、不挖掘蒼疤的詢問,只是簡單地表示理解,

似乎才沒那樣孤單,而最後電影收尾的聖誕的參訪,也才會如此溫暖。

電影中,我還很被震懾的是Tony 說得:「世上有太多不敢踏出第一步的寂寞人。」

其實,不管是對於情感,又或是對於反對所有的不平等,

有太多人即使寂寞,即使受到打壓、不平等對待,都不敢踏出那一部去為自己發聲,

我們太常躲在自己以為的舒適圈裡安逸著,但只是忽略了自己其實沒有那麼OK!

而Shirley的三重奏團員說出「光有才能還不夠,還要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  

也確實把這個想要改變世界的勇氣,做了更深一部的深化。

電影很明確地提出一些主題,但並沒有直接說答案,而是留給了觀眾去思考,

除了電影傳遞的訊息之外,也可以細細去思索著那些橋段的故事。

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並且相當溫暖的電影,

從歧視本身思考歧視,高高在上讓自己看起來是「白」高級的黑人,

一個骨子裡就是最「黑」流俗的白人,

極度不同價值觀的互相碰撞,然後彼此影響跟理解。

其實他們確實最了解彼此價值觀的存在,角色設定很明確,

雖然兩個角色都可以發展出很多議題,

但導演很巧妙的不讓故事線過於發散,集中在「歧視」之上。

電影中以相當流暢的故事線說著「不尊重」或「過度尊重」,

然後點出了「平等」並非只是展現善意,而是真正同理著。

在那些不友善的現實之後,收尾的溫度,相當令人暖心,

真的是一部溫暖人心又值得思索的好電影。

親愛的網誌先生,我們一起期待這個世界終能有平等,不歧視的一天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