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仟壹百陸拾柒] 關於禮貌與家教,讓別人感覺友善的基本

今天的網誌標題確實比較有一點heavy!但說實在真的不是要跟大家說教,

只是剛好今天一位友人說著他的生活經歷,

為什麼我們會說著別人沒有禮貌或是沒有家教,這種其實很嚴苛的話語,

這篇當然沒有要檢討自己,而是想要思考著這些問題真的是家教嗎?

又或是某些人天性如此呢?抑或是他們只對於外人不尊重著?

今天的題目確實比較沒有那溫暖,也確實比較Diss,

但就覺得總是要挑一天好好的說一說這個主題才對呀!


先稍微說一下前情提要,這件事是在一個住在群體宿舍的朋友說著,

在某個清晨時間,跟他一起同宿的室友剛好從外頭回到宿舍,

在迷茫之間他確實像是清醒一樣的看了回歸的室友一眼,

但也許是這一眼,讓他的室友誤會他已經清醒,

這位室友「就沒有詢問之下」,順手開了燈,方便自己找東西,

然後我這位朋友,就這樣在一大早的時間就被吵醒了,

他其實脾氣很好的當下似乎沒有說出什麼?但還是在跟我閒聊的時候說了這一件事,

雖然昨天看完宮能安的小王子,他說著我們不要用事件的單一面來指責一個人,

不要變成在捷運上正義魔人的阿伯一樣的存在,

但我當下還是忍不住說出了「怎麼可以這麼沒有禮貌」這樣的話,

雖然那一句「沒有家教」我還是忍住沒有說了。


其實我們會覺得別人沒有禮貌,然後會很下意識與「家庭教育」連結到的原因,

很大的一部份是因為,我們的「禮節」往往在小時候的時候會被這樣的建立,

不管是對長輩的應對進退,與平輩的互動往來,對晚輩的對待,

都是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透過觀察,默默的被潛移默化著,

因為所謂的人際關係,其實在教育裡面真的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課程,

他最簡單的學習方式在生活中的體驗以及觀察,而這樣的觀察是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的,

所以當我們遇見了那些不太尊重別人的人們,我們下意識地就會覺得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雖然這樣的認知也許相當偏頗,也對於他的長輩們的教育能力評判很不公平,

但確實那些妥善地與人相處的方式,真的會反映出一個人的家世背景。


今天沒有要Diss誰誰誰家教不好,其實重點是想要聊「與人相處」的舒適感營造,

人是一種很難真的獨立存在的生物,習性上屬於群居生物的我們,

總是要學著怎樣跟別人相處著,

而在相處之中不要被別人排擠討厭,似乎確實好像是一種能力,

雖然有些人運氣比較好,天生就脾氣好,或是長得好,

容易博得別人的喜愛,但當如果你運氣比較差,長得沒那麼好,

那「培養」所謂「合群能力」,似乎就是一種必然過程了。


因為每個個體都不同,所以在我們因為習性、環境影響之下,

被迫生活在同一個社群、地點的時候,確保一個「舒適」的距離是很重要的,

當然,這個舒適距離是變動的,他不是一個固定範圍,

我們要試著知道,有一些玩笑、有一些互動行為,在某些範圍當中是有趣的,

但有一些行為卻會讓人反感,讓人覺得不舒適,

舉例來說好了,有時候朋友買了東西分給大家吃,

那是一種分享,所以你取來食用其實是在分享的「舒適範圍」,

但這不代表「未來每一次朋友的食物或所有物」都可以理所當然的分享。

又或是平常室友會體諒一些你可能與家人朋友通電話的大聲,

但並不是在你的室友睡著的時候,你可以肆無忌憚的說話、聊天、聊天甚至是開著燈吵人,

又或是你的同事會體諒的你工作壓力大偶而幫你負擔一些工作,

但並不是你可以一直以壓力好大當作藉口,然後把工作丟給你的同事。


人與人相處之中其實很重要的就是「互相」,

當別人不計較的時候你其實要懂得計較的分寸,

這不是要你在吵的時候你都覺得大家應該彼此包容,

而別人稍微大聲的時候,就指桑罵槐的說:「歐!他們好吵唷!」

互相,是要去計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要去想己之所欲,人欲乎?

我想, 人與人相處都不希望是不舒適的,

所以給別人舒適的距離感,也許才是與人為善相處的最好方式。

親愛的網誌先生,路過的人就不用自己拉椅子了,

以上都是我一個友人跟我說的狀況,我只是剛好順便借題發揮一下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