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仟壹百壹拾捌] 紅樓夢,經典的新角度解構,是毀滅?還是重生?

那天看完了從去年就開始被火熱討論的「紅樓夢」,
從2014年拿到電影優良劇本獎,並且在2016年拿到長片輔導金,
加上這個被稱作華語文學的四大名著的文本為背景結構,
用這些年很熱門的「同性」議題作為重新改編「經典」的角度入手,
確實光是這些「噱頭」就讓人很期待著,
新銳導演吳星翔將會怎樣利用用小說當中部分的事件與主要人物設計,
用來描繪台北西門町紅樓酒吧中那些複雜難解的愛情故事與環境。
但在看完電影之後,認真說,似乎有一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受。
因為畢竟是有著那樣經典文學基礎,所以確實會讓人期待並臆測著他的豐富,
但故事線的零散,跟太過點到為止與寓意稍嫌不夠深入的詮釋,
真的讓文本沒有被彰顯有些可惜,而且導演使用的蒙太奇手法拼貼的故事邏輯,
稍稍有些匠氣到讓人覺得過於刻意,並且失去了刻劃人物深刻的意義,
不過,對於紅樓人物的性格影射,其實在角色設定還是有它有趣的地方的!
14063884_281838628851443_8231248848817085041_n
我們一樣先從電影的故事劇情結構來說一說吧!
故事從小林(林黛玉)(陳彥名 飾演)在男友阿寶死後,隻身上來台北工作,
本想藉由工作擺脫情傷,卻遇到剛從英國留學回台灣的JOSH(賈寶玉)(呂金象 飾)。
JOSH初來紅樓就對小林一見鍾情,而由於JOSH長得像小林死去的前男友,
小林也對他印象深刻,只是礙於自己的病情沒有勇氣去愛。
這時事業有成的SEAN(薛寶釵)(紀言愷 飾)頂下紅樓一間服飾店,
作人大方慷慨立刻獲得好人緣,卻也因此讓小林與JOSH兩人感情橫生變數…。
而如同紅樓小說中篇幅最多的是王熙鳳一樣,
紅樓酒吧中的老闆阿峰(陳彥廷 飾)與璉哥(蔡力允 飾)與小尤(鐘唐綸 飾)的故事穿插在其中,
並且也從阿峰為第二視角看著西門紅樓的繁華興衰。
 
故事化用了「黛玉葬花」、「劉姥姥遊大觀園」、
「遊幻境指迷十二金釵」、「黛玉棄藥求死」的橋段,並且用「寶釵撲蝶」來收攏故事,
結構有趣的是將十二金釵化成12個對於自我性別認同與普世價值不同的「釵」來解構,
並且另闢蹊徑的打破原來「紅樓夢」的文學設定,用描繪大量台北都會男同志的夜生活,
詮釋並毫無修飾展現了那些屬於「台北紅樓」的同志次文化,
從約砲、性愛派對、娛樂性用藥、性交易,在說著大城市同志的墮落、絕望、輪迴、肉慾、虛偽同時,
也在說著那些因為不一樣,所以只能在自己創造的小天地裡寂寞著的他們,擁有的孤單與希望。
在電影中的設定,除了蔣玉涵(劉雨凱 飾)、秦鍾以及賈探春跟小說同名,
剩下的角色都是用中、英文諧音命名,故事算是借用了小說裡的一些橋段,與部分角色性格,
故事的情節基本上都跟「紅樓夢」本身沒有太多的關係!
但與文學經典「紅樓夢」探討的相同的是「人間」,
並且一樣在說著「無立足境」的悲哀,這也是這部電影精彩的推演的部分!
 
基本上,這部電影的演員群都算相當青澀,所以不得不說演技上真的薄弱很多,
尤其去年一整年的同志電影大爆發,那些來自各國的演員,
一個比一個強大的時候,這些宛如大學畢業製作的演技,確實有一些相形見絀,
但我想稍稍的稱讚演出峰姐的陳彥廷,他的空洞的眼神與時而精明時而癲狂的掌握,
確實算是在這些年輕演員當中令人為之一亮的表現,
但確實這部電影也許最大的賣點應該是那十二金釵火辣辣的「沒有下限」的展示,
另外我要稍稍說一下演出警幻仙女的利晴天,他演出的裝扮皇后相當有韻味,
也算是她這些年來相當突破的演出是確實讓人驚訝著!
至於三個主角陳彥名、呂金象跟紀言愷就真的期待他們未來的突破吧!
 
電影中我覺得其實有很多可以更深入的去探究的議題,但真的沒有太多著墨,
像是其實小林跟Sean兩個「病人」的心理狀態的不同,其實可以有一些故事性可以帶出,
甚至這兩個應該很像又很不一樣的角色,黛玉跟寶釵的「相對跟相惜」一直都是紅樓夢的看點,
但真心覺得沒有去做連結真的可惜呀!
另外還有「王熙鳳」存在般的峰姐,其實應該要更有「戲劇層次」,
這個八面玲瓏機關算盡的存在,真的應該更有戲感,雖然在後段臨檢的部分有稍稍感受出來,
但「峰姐」的精采可以不只這樣的!
我其實很喜歡電影的收尾,電影用了好幾個故事點,像是「葬花」、「失玉」來作為故事節點,
但最後卻用了「撲蝶」作為收攏,是非常有味道的,
要知道寶釵撲蝶的橋段其實是在側寫著寶釵的內心情緒,
除了那個大家閨秀的樣子之外,還有那個屬於少女的私心與天真活潑,
而對映著Sean後來的那一段戲,別有韻味的說著Sean其實不同於外表的層次感!
基本上,電影的手法有過於刻意的藝文,跟仿效著許多這樣類型片「刻意不說清楚」的方式,
但這樣宛如舞台劇的故事羅織方式,卻因為「紅樓夢」是一個太有「情節」的文本,
所以反而讓整個電影有一些過於空洞真的有點可惜呀!
 
雖然有些嫌棄這部電影的一些詮釋方式,但宛若一場荒唐而心酸的大夢,還是切題的,
在紙醉金迷的那個臺北,不像以往的華語同志電影試圖彰顯「愛沒有不一樣」,
這齣紅樓夢更試圖說著屬於同志的亞文化,以及他們飄忽不定的「無根感」。
利用黛玉、寶玉、寶釵、鳳姐這些原生於紅樓的角色形象,來帶出對於同志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感受,
然後用西門紅樓的興衰,透過葬花、失玉、撲蝶幾個橋段,說著墮落、絕望與輪迴。
也許以文藝片水準來說有所不及,以商業片來評論也差強人意,
但確實用「夢」串起了這個故事,也許我們也都會笑著導演「癡」,
但也許其中之味,只有他們懂得。
我知道如果很愛紅樓夢的朋友會覺得這部電影可能毀了經典,
我也知道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會不會醜化同志?
但我要說,這部電影用了另一個角度和觀點,來詮釋同志在這個社會被逼到角落而形成的次文化,
並且用著紅樓夢這樣的「文學」做為一個載體,來說故事也是有味道的!
而直接取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和宛如親身體驗的視覺衝擊,揭露那些次文化的虛偽荒淫、腐朽和剝削,
並代出的獨特角色的個性,不盲目追隨主體文化,並用悲劇性結局說著哀涼,確實也是很紅樓呀!
親愛的網誌先生,不論你喜不喜歡紅樓,或是理不理解同志,
這一部電影確實是很有他自我性格的一部作品呀!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