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玖佰貳拾柒] 意外,三個廣告看板的故事, 不絕對的正義

今天來繼續寫電影心得,然後決定要精簡扼要的聊一聊這一部被稱之為今年目前最好看的電影,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在台灣被翻譯成為「意外」的電影,
說實在的我是沒有很理解為什麼台灣會翻譯成意外,
也許是要很深沉的說這部電影在翻轉劇情的過程中會是一個意外,
又或是他的劇情走向會讓人想不到的意外,
也或許是因為這部電影真的太精采了,他必須留一點讓人吐槽的點,
所以就取了這樣一個有點奇妙的名字!
ef4c1e5bea3932d0c88502d8a8412930-1024x538
故事是在說,蜜兒芮德海斯〈Frances McDormand 飾〉的女兒在一場謀殺案中不幸身亡,
但經過了好幾個月,案情卻沒有絲毫的進展,不要說嫌疑人是否出現,根本是毫無頭緒的狀態。
因此在憤怒與失望之餘,她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這件事的不滿,
她買下了女兒出事道路上的三個廣告牌,用著相當嘲弄與諷刺的字眼質詢著警方,
「RAPED WHILE DYING」、「STILL NO ARRESTS?」、「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這些字眼諷刺了那個其實很善良很認真很被當地人敬仰的警長威廉威洛比〈Woody Harrelson 飾〉,
然而這樣的諷刺卻沒有幫助破案,只讓海斯的家人與朋友過得更困難一些,
但至少讓海斯的情緒受到了抒發,直到威洛比警長的逝世,
當威廉的副手狄克森〈 Sam Rockwell飾〉,一個暴力且極度不成熟的媽寶警官因為警長離開後的悲憤,
在種種原因之後也涉入了這樁案件,然後海斯與狄克森所認知的正義將展開這個故事。
 
其實不管看著綱要,或是看著電影的預告片的時候,
真的會覺得這是一部推理大片,然後應該就是一個很厲害的母親,
試圖要找出殺死女兒的兇手,不惜跟社會站到對立面之類的。
不過電影中最大的「意外」就是根本不是想像中的劇情走向吧!
導演同時身兼了編劇,劇作家出身的Martin McDonagh在這部電影還是有展現他黑色幽默的才華,
他很巧妙的用蜜兒芮德海斯與惡警的對抗做開始,然後在一層層的剝開善惡的定義,
重新界定了所有角色當中關中剛開始對其善或其惡的想法,
讓電影不單純的在討論與探究善與惡這樣二元的主題,而更是探究了「正義」可能有很多種角度,
另外他還很巧妙的加入了許多社會批判,像是種族、性別的歧視,甚至暴力的議題,
然後還讓人覺得有點諷刺的是他把故事設定在密蘇里州,
那是前些年白人警察槍殺黑而造成大規模抗議事件的地方,
這樣似乎也是更凸顯了「扭曲的正義」這樣的題幹,必須說在編劇上真的相當有趣!
 
然後稍微讓我說說電影中那首插曲很巧妙,那首插曲的柔和的敘述,
就像歌詞似乎在說著,那是夏日最後一朵玫瑰,我們只能默默地守護著,不離開,
但僅能看著他的凋零,他的孤獨,他的嘆息,
那朵玫瑰可以是蜜兒芮德海斯可以是威洛比警長,甚至可以是狄克森,
但他最終就是那個我不知道是否還是正義的正義,
不得不說,這一首在劇情轉折處放上的歌曲真的相當有靈魂。
這部電影很難用一般的電影架構去解析,他不是傳統的三幕劇,
不屬於犯罪片、也不是熱血沸騰的復仇片,也沒有破案的推理,
他反而像是在一個案件中,對於參與案件所有人的人物研究,
整部電影把三個主要角色刻畫得相當立體,所以從各種角度上可以去觀察牠們的情緒變化,
對於事件的認知,然後行為與動機,最後為何選擇,
而這些選擇又怎樣彼此影響、碰撞出更多的關聯性,最後架起了這一連串的「意料之外」,
這部電影的意外,我想就是因為人性的無法臆測!
 
來簡單就說說幾個演員吧!
Frances McDormand都拿走大獎了,演技還有甚麼好說的?
說實在的我還蠻期待到時候看「烈愛天堂」Diane Kruger跟她誰才是地表最強嗎媽媽!
Frances McDormand演出的媽媽,除了那種萬人阻無往矣的霸氣之外,
還有對於女兒的歉疚,以及像是對於威洛比警長死亡的那種複雜情緒,
內柔外剛同時要強勢卻也要脆弱,整個角色詮釋的從外顯到內斂,
從一開始的憤怒,到接著歉疚,再度的怒意高張,接著失落跟情緒收斂<
她自然不拖沓的演出讓這部電影的層次感明確而真實著!
威洛比是一個很有趣的角色,Woody Harrelson把這個角色演的真的很立體,
這部電影當中幾乎每個人都很難卻完全的區分善惡,但威洛比應該是這部電影中最接近「無惡」的角色了,
Woody Harrelson得正派特質讓這格角色很真實,並且用他的幽默感讓這個角色的離開沒有那樣的挨上,
他很巧妙的抓住人與人之間互動,真實但同時又能帶出的幽默與緊繃感,
那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但同時受到很多壓力卻不會浮躁的呈現,
Woody Harrelson的威洛比確實讓電影溫暖了很多!
然後是 Sam Rockwell的狄克森,要讓人討厭到極點,卻又要讓人慢慢原諒的氛圍,
這必須說這是 Sam Rockwell呈現的令人驚訝的部分,
狄克森的蠻橫跟無知,卻要有一種像小孩的純真感,這其實很難詮釋,
再跟著劇情一起否定著狄克森這個人的時候,卻會因為他的一種奇妙特質去接受跟原諒,
這養讓他後面的轉折變得容易被接受著!很有層次感的演出呀!
 
對了,這部電影真的很精采的在每個角色的刻劃,他們獨立卻又息息相關,
像是蜜兒芮德海斯的兒子受到連累所以跟媽媽有一點點小衝突,但他卻是理解母親的,
他理解蜜兒芮德海斯為何執意刊登與不撤廣告的心情,甚至他也心疼著母親,
在他生父又對母親動粗的時候,那個拿起刀的捍衛,個性立體,
也詮釋著蜜兒芮德海斯其實與孩子甚至這個母親的一些故事都被這樣轉述出來。
另外,還有像是蜜兒芮德海斯跟小鹿的對話,也更把這個角色的多面性呈現著!
同樣的像是威洛比的家庭,讓他同理著蜜兒芮德海斯,
但也能透過威洛比氣憤的妻子能看出威洛比的一些性格,對於家庭對於工作對於責任感,
電影中不斷在再把角色的個性明確化!
像是狄克森跟他母親的互動與對談當中,也能讓人更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暴力為什麼會這樣失控,
但也可以看出他良善的那一面跟他也會有的懊悔,
這是這部電影的另外的看點呀!
 
最後快速說說心得,雖然又默默得碎碎念了兩千多字了!
電影中從三個廣告牌開始,先營造出蜜兒芮德海斯的弱勢,
讓觀眾開始同情著這個受害者,並且開始一起質疑著那些「惡警?」們,
一直到威洛比拜訪開始,算是電影中第一個轉折,
開始我們發現,好像蜜兒芮德海斯有點偏激了,好像警方沒有那麼糟糕,
也許開始理解了那些鎮民的想法,這是第一次的風向改變,
但後來狄克森的暴力毆打,然後還有蜜兒芮德海斯的家人跟朋友的委屈,
又開始讓觀眾同情著蜜兒芮德海斯,這是第二次的起風,
但當蜜兒芮德海斯的縱火開始,我們終於聽到了那一聲真正的「丞相起風了!」
確實,那時候的蜜兒芮德海斯不再是單純的受害者好人了,
甚至有些觀眾開始覺得她這樣做不對了,然後我們這時候靜下來看,
其實,我們不也常常因為電視新聞或是社群媒體的報導,然後這樣隨風起浪一樣的改變?
我們其實也跟電影中的民眾一樣,我們的正義也不過是搖擺不定著!
電影中很有趣的就是的不斷改變風向,然後藉此證明著,很多事情很難用簡單的善惡黑白來區分,
兩難的議題之所以讓人兩難,就是因為很多事情的答案不應該只有兩個,
而當我們陷入人云亦云的人言可畏當中,最後只是在多數暴力當中去認定善惡,
輿論?風向?真的會是正義的答案嗎?這部電影就是給了我們這樣的問題!
每個加害者也都有可能變成受害者,而每個受害者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加害者,
在我們做出絕對的評斷之前,真的要三思著!
電影中沒有真正的好人與壞人,蜜兒芮德海斯是冤屈,但她的激進跟不體諒又傷害了多少人?
威洛比確實正義溫暖,但他選擇這樣的方式離去真的是對「大家都好嗎?」
狄克森雖然暴力歧視人,但是在他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與警察的時候,該不該給予原諒跟肯定呢?
這一部電影的有趣,就是在不劃定善惡,他質疑了道德絕對值,
另外又把那些各種歧視的議題拿到檯面上討論,確實是讓這部電影很豐富著。
 
但電影最精彩我真心覺得是那個根本是串場的前夫小女友,看起來金髮無腦的她,
卻是觀念最正確的存在一樣,她不斷的用更輕鬆的態度讓觀眾去重視這部電影提到的議題,
除了那些「性別」、「歧視」甚至一些階級與權力的議題,都在這個角色不經意的言語中表示,
而最最重要,詮釋了整部電影的「Anger begets more anger」,
憤怒,只會招致更多的憤怒,不只說了蜜兒芮德海斯,更是狄克森,
他們在劇中都是因為憤怒然後失控最後反而讓更多人或是讓自己受到傷害,
說實在的我這裡就真的想要檢討一下一些人事物,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個社會或是政府做了一些令人生氣的事,
當然會生氣,當然會因為不公不義而想要發言想要抗爭,
而確實因為這樣的抗爭,才會被看見才會有人出來相挺著!
但卻常常看到有些人憤怒過了頭,當過激的情緒已經燃燒完了理智,
那無止盡的憤怒最後沒有解決問題,而是燒成了另一個問題火海了!
正義可以發聲,但憤怒得正義卻容易失去平衡然後讓人傷痛!
 
親愛的網誌先生,意外真的算是一部很有內涵的電影,
我很喜歡他沒有絕對善惡的軸線,如果你還在想要看哪一部奧斯卡片的話,
我真心覺得意外是比較好入口的一部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