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幻想小說時間】以太雜記,禪定的天份與心魔

這兩天多聊聊佛修的法門好了!剛好在生活中被問到禪定這一回事,所以就來說說這個被稱之為佛門禪宗最基本的基本功吧!
很多人都會說著坐禪到底能有甚麼好處?或是坐禪真的不是「發呆」嗎?其實說坐禪的好處,一下子可能就只會說可以平心靜氣,但其實除了平心靜氣之外,琪時可以快速的回覆人的精氣神,並且還有穩定人體波長的功用,至於怪力亂神的說法則是,禪定修心可避心魔,定得有成通達無漏,簡單的說就是禪定修到最後是可以成佛的。而禪定不是發呆這件事是有科學根據的,我們如果認真去分析人類的腦波,大概可以分成三類,活動中的β波,放鬆的α波,以及睡著的θ,也就是我們放鬆或是說放空的發呆的時候會出現α波,但這樣的α波可以被細分著,快速α波(約莫在10-13 HZ)與緩速α波(約莫在8-10 HZ),這兩個波的差別就是在我們一般發呆的時候腦波都會屬於緩速α波,但如果是入定就是快速α波,一定會有人覺得就都是放空的 8-13 HZ 呀!但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人,因為如果你去檢測射擊比賽或是跑步比賽的時候,當運動員在瞄準或是在準備起跑前的腦波,就會發現他們都是在快速α波的狀態,這一種極度緊張的狀況下為什麼會有這樣放鬆的腦波呢?這就是佛門追求的「入定」,一種精神的集中,然後對於世界更敏感,但卻會讓人身體變得放鬆,並且調整到一種最適合周遭環境的狀態,對了以科學來說,這樣的腦波還會讓人身體中的血清素增加,他能控制「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激化,去穩定人體的新陳代謝。而有趣的一個研究發現,一些禪修初期的人,在坐禪的時候根本測不出α波,只會在打瞌睡時後測出大腦前葉發出的θ波,而一些高僧禪修的時候就會測出很明確並且強大的快速α波,另外那些初期禪修因為打瞌睡或是坐姿不正確唉板子的瞬間,還會發現θ波驟然消失,而β波大量出現的狀況。
 
話說,說了那麼多科學,關於以太的記錄他曾經認真研究過這一門佛門煉心的功法,雖然禪定的法門超級多,但他根據所有「世間禪」都有的規律,也就是「四禪八定」的境界,做了一些「功效」的探究,雖然在做完研究後他批注了「神識良法,但耗時巨多,雞肋之法門。」但這四禪八定確實是五界四海八荒當中最穩當的休心法門,以太在他的以太論法當中記錄了「佛門禪定首重為靜,天份次之,可御天下心魔」,不管以太論法後來以太在批註上寫了多少的壞話,至少佛門禪定確實是被這位太古第一智者認可的法門。
 
在以太論法中詳細的記載了對於有漏禪定的境界以及他的功效,根據禪定的深淺來分出散定四度,即色界之四禪及無色界之四空定,在以太論法的論禪中定篇就說明了,所謂散定是指修行者在學習「禪定」的過程,定力仍在「欲界」之中,還無法超脫於凡世念想之中,都稱為散定,並且定篇中描述散定有四個度。
其一,散定粗往,入定的最初始狀態,就是氣息平穩,端正身形逐漸調整自身氣息與環境同步,並且收斂心神。粗往能讓人聚精會神,可以增強修者的瞬間爆發力與決斷能力,也可以短暫的抑制一些身心的痛苦,甚至有些激進的修法可以不斷的以痛苦然後粗往的輪迴來鍛鍊心性,但這樣就很難入定。
其二,散定細往,氣息穩定之後,開始理清思緒,心中雜念會逐漸淡去,在細部的逐漸調整修者的精氣神。細往能規避初階的心魔,讓修者心緒穩定,並且接觸到定境,也被稱之為斷感的一種狀態,這時候確實會開始讓一些負能量從身體中排出,達到以精神修繕肉體的第一階段。
其三,欲界定,這是入定的門檻,欲界定之後才是真正的進入定境,心境會開始感受到明朗,開始感受到世界的不一樣,但依然會有自我身心的感受。欲界定的狀態,人體會進入一種玄妙的狀態,雖然還是有著一些貪嗔的欲望,還是會飢餓寒冷之類的感受,但卻會發現不太受到干擾,這時候其實神識也開始會伸展了,並且一般的外魔除非動用神通不然是無法干擾定境中的修者。
其四,未到定,這個一個過度,在這個階段心境宛如空,開始能有所內視,但內視看不到己身,外觀又一無所有,會處於一種鴻蒙混沌之境。通常在未到定時修者會感覺恐慌,會因為無所依憑而焦慮,但其實如旁有外人便會感覺該人自成世界一般,其實修者周遭以脫離欲界,生出色界,但只是生出喜樂之界,這時候基本上外魔都會自行讓開了。
 
當色界一成,就進入了真正的禪定之境,所以「色界定、禪境生」,修者會開始感受到心理的變化引起生理反應,你會有動、癢、輕、重、冷、煖、澀、滑的感受出現,但卻不會心亂,有感而心靜,佛門中諸多神通都是在色界定中才能施展的。而色界定當中共有四禪。
初禪,離生喜樂,因為離開了各種欲望,所以因為無欲而感受到各種的正能量,佛門說的覺觀喜樂心就是這個階段,但由於還是有覺有觀,心還不是寂靜的狀態,人還是會念想一些事情,但卻能用更明確的角度與觀點思索。初禪之境,除了外魔無侵之外,能幫助人理清一些難題,這也是佛門大能最常利用禪定的一種狀態,也有人稱呼為「悟道體」。
二禪,定生喜樂,捨掉思想上的覺、觀,心中只留下喜、樂、心,這就是傳聞中的禪定之喜,在二禪之前的定境主要都排外的一種行為,而二禪開始在休養內部,開始整頓內心的情緒與負面能量,這個境定是已經除去了「主觀知覺」而進入了自然的感受,然後把所有內部的「負能量」進行代謝的一個境界,算是一個禪定的象徵。
三禪,離喜妙樂,並非除去喜的正能量,而是把喜內化到心中了,把純粹的正能納於心,並身能享受妙樂得狀態。這是修心禪的一種極致的高度,基本上三禪之境的人逐漸都會出現佛光護體了。
而四禪,捨念清靜,被認為是「出世間禪」的關卡,當身心都清淨之後,在捨去一切念想的一種進入「無」的前置期。無苦無樂,萬念俱捨,看起來好像沒有三禪來的強大,但其實四禪若成,修習世間法門都能易懂,佛門的六大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的基礎就是四禪。
 
四禪得定之後,就能超脫色界,也就是超脫肉體的一些限制,這也是禪定中開始凝神的一個基礎「無色界定」,不管是身外化身或是分念萬千,「無色界定」是最基本的一個定境,也確實是最困難的一個定境,因此無色界之四空定被稱作涅槃境前的大考驗。
四空第一定,空無邊處定,當修者開始超脫於色界的拘束,也就是神識可以離體凝型,甚至不受物理的傷害,在空無邊處定確實已經有了長生的資格,這時修者能從空氣中獲得能量,只要在一個能維持能量不被沖散的地方就能長久生存,並且基本上只要肉身不毀,靈識就能永存世間,這也是我們那些坐苦禪或是肉身菩薩的型態。
四空第二定,識無邊處定,修者開始理解最粗淺虛空邊境,所以開始不受「肉身範圍」所拘束,神識可以在世間遊蕩,並且由於神識沒有負擔,所以神念一起速度極快,並且神識開始能御使一些能量神通。
四空第三定,無所有處定,修者已經能以神識干預或市輔助他人進入定境,甚至用神識傳授一些道的理解,並且已經能讓神識在界與界遊走。
四空最後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禪定中最困難的定境,已經幾乎超脫念想的程度,已經進入「虛無」的本質,一種與世界若有似無的連結,一種你是世界,世界是你的感受,也被稱之為永生之境,基本上在這個境界就算肉身全毀還是能存在的一種狀態,這個定境在佛門也是只有十地菩薩能有所感受,並且這也是被視為能與混沌劫抗衡的基礎,不過非想非非想處定仍還在生死輪迴當中,生死無明的頓悟還未被解開,所以還在三界法則的規範當中,尚未無漏,其實說永生也不過是能過八萬劫,但混沌大劫還是得入輪迴。
 
其實這個禪定都還是屬於世間禪,那些已經證得涅槃的大能佛尊們,其實已經不會再計較在禪定的境界,尤其非想非非想處定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定境,當證得這個定境的時候,成佛的八萬四千大劫就會來臨,所以其實許多佛門的大能在證得非想非非想處定時,都會快速出定以防直接進入大劫,然後最後一不小心就空亡輪迴了!所以在這八定之後,虛空藏在修得非想非非想處定覺得自己被坑的時候,又證出了用無漏方式入定,去消除我執與生死無明,在涅槃佛境之前硬生生的創了一個偷懶的空定,雖然背後世的佛修認為是千古功德,但當年他的師父紅花佛尊卻嘆息著這格弟子的不上進,「受想滅盡定」的定境,讓修者似佛而非佛,不入輪迴卻並非頓悟無明之境成就自我佛道,雖然並非佛之正道,卻也讓諸多十地菩薩能因此厚績薄發了。
 
以太論法中關於禪定的記錄其實是相當完整的,甚至在以太冰裂之後諸多佛門大能都曾嘆息說若是以太尚在,也許「受想滅盡定」如何不需大願而成道他將會有解決的方法,而現今的三千佛可能就不只三千了,但這樣的說法迄今仍只是佛門大能的猜測,但禪定的優點確實是很明確的,甚至許多道門大能也都會借之為參考以避心魔,但誠如以太所言:「禪定雖好,但等你修道有所成就也許天劫以至了,宛若雞肋.」
------以太雜記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