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捌佰玖拾玖] 壓軸的好戲不是落幕,今晚我們聊聊那些我們搞錯的哪些段子

今天剛好看到一個影片在說著壓軸這回事,然後就發現身邊有好多人似乎都搞不清楚什麼是壓軸,
突然就想起這是一個寓教於樂的部落格,所以就來跟大家分享並且聊一聊壓軸這件事,
(謎之音:你沒梗到連這種題材都要拿出來聊了嗎?)
其實我們常常聽到人說壓軸好戲,然後都會以為所謂的壓軸好戲就是最後一場戲,
所以以為就是所謂的精采大結局!
甚至很多連戲劇都會在結局前的廣告說不要錯過壓軸好戲這樣的用法,
又或是很多主持人在主持活動或是演出的時候,
都會在介紹最後一個表演者的時候,說出我們「壓軸」的嘉賓是某某某
但結局就是壓軸嗎?這其實是很沒有文化的用法呀!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壓軸這件事吧!
 
所謂壓軸這個名詞其實是來自於「京劇」的用法,
而「壓軸戲」並非所謂的最後一場戲,而是指在倒數第二場的戲,
在京劇這樣使候用,逐漸的在戲劇或是演出上,「壓軸」就成為了這樣獨特的用語,
因此在一般戲劇中假設說一場戲有十幕,而第九幕就是所謂的壓軸戲。
什麼是「軸」呢?我們繼續我們今天的文化課吧!
這是在京劇當中還蠻獨特的一個專有名詞,
在以前還是戲園子的那個時代,他們日班的戲往往是從午場開始,然後一直到酉時,
也就是從約莫中午十二點到六七點的時候,
一天下來大概會有六到九齣的戲,然後就大概會分成三個區塊,
以九齣戲來說大概就是三齣為一段的形式,
分配大概就是新手與學生輩分、有口碑的好戲與最受歡迎的大戲,
而在三個場次當中的最末的一齣戲,就被叫做「軸子」,
而為什麼要叫「軸子」呢?其實他原來是較「冑子」,
也是指武戲的意思,冑知道他字義的就知道那就是甲衣,
而穿戴甲衣的戲碼,也就被延伸成武戲的意思了!
後來「冑子」慢慢變成了「軸子」,而這就是「軸」的來源。
 
至於所謂的壓軸,是源自於這三段「軸子」依序被稱之為前軸子、中軸子、大軸子,
這樣的敘述應該來自於清朝王夢生根據當時戲園子的演出規程所寫下的「梨園佳話」。
而為什麼最精彩的戲會是「壓軸」呢?
這其實也源自於「冑子」代表了武戲的由來,
首先就跟我們一般看任何演出一樣,那些動感比較多的表演往往都會比較吸引人目光,
而武戲往往也是比較容易吸引人的部分,而要讓文戲的唱功勝過武戲的打鬥橋段,
其實演員一定都是相當厲害的,所以能在最後的武戲前面演出的那些演員,
往往都會是這個這個戲班的台柱,並且他們的演出是絕對最精采的部分,
才能吸引住眾人的目光,也因此「壓軸」的說法也就這樣出現。
而除此之外,由於當初的戲班往往最後一齣戲都會安排全武行的演出,
基本上就是做一個很簡單快速又不脫戲但不冷場的收場,
但往往打戲開始,那些真正「聽戲」的行家,或是一些達官顯要就會開始慢慢地出園,
所以也就有了「一打一散」跟「軸子一上就套車」的說法,並且這最後一場戲也被稱作「送客戲」。
其實就象我們在看頒獎典禮,通常看玩宣布最後一個獎項之後就會關電視,
或是看跨年演唱會,看完跨年的時候就準備睡覺了,
而那個最精采的時候就是壓軸,而最後的表演不是壓軸戲,是送客戲。
 
今天會突然想要聊著個算是冷知識的東西,是發現好像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什麼是壓軸,
然後一直把壓軸戲誤用成那是最後一場的戲,
聽著聽著就覺得怪怪的,所以就決定來這裡瞎聊一下,
順便來賣弄賣弄一下小知識!
(謎之音:竟然如此坦蕩的說出心裡話!)
對了,在科普一下,在京劇中如果有五幕戲,就很明確的這五幕都有他的稱呼,
第一稱之為開鑼,第二是早軸,第三為中軸,第四就是壓軸,而最後的一段就是大軸,
所以,親愛的網誌先生,以後遇到亂用的捧友的時候,
你可以裝出一副學識淵博的樣子,狠狠的Diss他一下,是不是會感覺很有成就感呢?
(謎之音:這是什麼三觀不正的言論啦!)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