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柒佰壹拾伍] 梁祝的繼承者們,一場盛大的輔導諮商課

最近很忙,終於在週四的時候偷了一點閒進了戲院看戲,
上次看林奕華導演的戲,是一年半之前的紅樓了,
之前錯過了恨嫁,真的是讓我相當扼腕,
所以可是早早買了票、挑了好位置來看戲了!
 
一樣來說說這次的梁祝的繼承者們,是怎樣的故事,
一個想要念藝術學院的女孩祝英台,在與父母的「商學院概念」天人交戰後終於如願以償,
但到了藝術學院的她,在遇見了那個她心目中最傑出的梁山伯後,
開始面對了感情、自我追尋的迷惘,她甚至忘了自己到底是祝英台?還是梁山柏?
而在追尋自我的路上,他也許追尋到了,卻似乎迷失了,
這是這個故事的綱要了,但讓我說完綱要後先說一點點的心得,
也慢慢的串起故事吧!
這次奕華導演從經典文學的探索,將說故事的角度換到了民間故事,
一樣是用他相當獨特的觀點去解構著一個口耳相傳的「梁祝」,
而這次故事,不是單純的舞台劇呈現,是一場音樂劇的形式,
然後整齣戲不是大家對於「梁祝」原來印象中的「淒美的愛情故事」,
我更覺得是一堂極為盛大的輔導諮商課程。
 
這齣戲從我們最常遇見的「人生規劃」的議題開始,
我們的求學階段中最常見到的父母與我們對於「人生」認知的差異,
從一場被顛覆的惡夢開始,然後有了「初遇」,有了那種吸引人的「安靜」,
那個民間傳說中的書院,轉身一變成了一所藝術學院,
一如所有的藝術學院一樣,學生們在學院歲月中學習認知「自我」、「藝術」,
當然,還有在學生生活必修課程「感情」,
而亦華導演也用它獨特的觀點,去解構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對冤家的互動,
然後巧面的點出了「性別認知」的議題,
是的,從人生規劃開始,然後接著是人際的互動,接著深入情感的探討,
重新的回歸自我的檢視,漂亮的結束精彩得上半場。
 
下半場開場用了幾乎在被上半場精彩的演出而遺忘的「馬文才」,
看似輕描淡寫的人把這個在梁祝故事中嫌棄至極的角色用簡單卻值得深思的三首歌詮釋,
一部曲,看似戲謔卻輕輕地點出了那個其實被觀眾「霸凌」可憐的馬文才,
二部曲,則點出了這個社會很弔詭的「hype」現象,
第三部曲,更是直接的說著這些虛榮而導致的欺騙,
一個負面的角色,看似詼諧卻點出了這下半場較為令人哀傷的陰影面,
然後,劇情又回到了主角身上,也回到了這部戲中「繼承者們」的部分,
同時討論了「自我」與「期許」,討論了「天份」跟「抗拒天分」,
這些期許該不該改變自我?這些天份到底是天賜與的禮物,還是枷鎖?
接著,兩個死亡的故事,說著遺憾,
說著,在追尋我們「夢想」的途徑中,我們可能會迷失自我,可能會泫然,
但宛如化蝶的梁祝,他的美,是不是你值得犧牲。
 
這次舞台設計看起來很簡單,一個大大的白色背板,就是整個場景,
但原以為有些單調的舞台,在如同亦華導演說的「跟畫」一樣的燈光效果,
還有演員的走位設計,這似乎是我每次看「非常林奕華」的時候都期待的,
宛若絢麗舞蹈般的走位規劃,總會讓人覺得舞台滿了出來感受,
然後那一個個的白色方塊,是場景,也是演員一般的呈現,
我其實大部分看的舞台劇,比較少遇到演員群的感受,
而這幾次的亦華導演的戲,都讓為數眾多演員成了很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設計一般,
說到演員,我必須說,哪裡來那麼多又會唱又會演的人呀,
在演員上,幾乎所有的演員都要呈現一種人格多重分裂的狀態,
你可能是梁山伯,你可能是祝英台,你可能是祝父,也或許是祝母,
你同時是山伯跟英台同學,但也同時是他們自己,
這些演出者,在每個角色的切換與銜接上真的很令人驚嘆,
更不用說,還要唱的那樣好,好到我忍不住都買了原聲帶呀!
然後眼老師的時一修老師,別看他好像只扮演老師,單他是一個人當兩個老師呀!
甚至兩個老師的心境還都有轉換的層次差異,等於一個人要演繹出四種層次,真的很厲害!
而阿毛(朱育宏)跟辣子(賴盈瑩),是兩個我比較眼熟的演員,
我一直都很喜歡辣子很有戲劇性的歌聲,她的聲音真的可以從甜美到深沈都有呀!
阿毛的戲劇張力就不用我說了,他真的是讓人會會心一笑的重要人物呀!
而戴旻學、彭浩秦、吳柏甫、王捷仟四個台灣演員亦剛亦柔的秒切換,會讓人忍不住驚訝拍手著,
有著較明確的梁山伯形象的黃俊傑跟王肇陽,是截然不同的樣貌,卻同樣說著那個很複雜的山伯,
王肇陽的歌聲出乎我意料的有情緒,而黃俊傑我好喜歡他被英台追著問問題的羞澀感,
然後說個題外話,黃俊傑的汗真的很驚人!哈哈哈,
因為我位置比較靠前,就看他那如雨下的汗,真辛苦呀!
而來自澳門的鄭君熾,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演出,我好喜歡他的聲音,相當有魅力呀!
接著是幾位女演員(辣子會不會看到這邊想要打我?不把她放到女演員裡一樣。),
路嘉欣我對他太多的印象是那個電視框框裡面的形象,
而她的不論是歌聲表現,還是角色的呈現,都讓人很驚喜著,
應該說我沒想到一席之地的凱西可以變成這樣吧!
然後,我好喜歡葉麗嘉的聲音唷!她很適合唱這那種很像說故事的可愛歌曲,
誰誰誰快去幫他出專輯,她一定會是一代文青女歌手的范呀!
最後當張國穎跟趙逸嵐,真的讓我好幾度一下認不出來誰是誰一樣,
趙逸嵐一如以往的將那個很陽性的陰性呈現的很到位,連男生的我都覺得她真帥呀!
而張國穎聲音的戲劇張力,也確實讓我映像好深刻呀!
他們兩個交錯出現的時候,真的會一下讓我錯以為台上的人分身術了!
還要說說我第一次聽到的一舖清唱,很優秀的ACAPPELLA 團體,
他們堪稱這場表演的人體音效機押,聲音好聽極了!
對了,還有整場不停地即席伴奏的阿超!在舞台劇上很少遇到這樣的即席伴奏,
他真的超厲害也很辛苦,三個半小時,無失誤演出呀!
 
說完那些物的層次,讓我繼續聊聊心靈的部分,
故事開端是一場夢,一場讓人覺得很奇妙的夢,
一個女孩想要念商學,但父母希望他念藝術的夢,
是呀,跟我們生活上的認知截然不同,怎麼會呢?怎麼會有這樣的父母?
但其實一開始英台就說了,她做了一個夢,一個與她想像中截然不同的夢,
而夢似乎醒了,醒在他順從的讀了藝術學院,
其實在這一段當中,我最深刻的是「藝術」的「價值」跟「價錢」,
其實不只藝術,應該更廣泛的投射到你得人生,
太多的人都是用「價錢」去衡量人生了,而忘記了人生真正的「價值」,
這是我覺得在人們試圖去規劃「生涯」的時候,不應該忘記卻又偏偏忘記的部分呀!
接著,當故事進展得大家最喜歡想像的「感情」的部分,
對於愛情的開始,懵懂的人可能會像英台一般熱情與積極,
也會有對於它感受到羞怯跟略微害怕的,像是山伯一樣,
而在剛接觸愛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清楚什麼是愛,
甚至,連你喜歡的是性格?還是性別?都還懵懂無知,
其實這一段我覺得亦華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好多好多唷!
除了愛情的青澀美麗,還提及了這世界上對於性向刻板映像的不那樣友善,
甚至深化到了自我認同,
你能面對那個也許跟社會期待不同的你自己嗎?
當教育給我們了那些被社會認為我們必須知道的事之後,我們還認得自己嗎?
這是我在這齣戲中最深沈也最被觸動的一部份。
(在這裡附上,深深打動我的那首歌曲呀!)

然後故事繼續下去,並且繼續的深化著自我的探索與社會的價值,
當這個社會的傳唱,讓梁山伯與祝英台被死死的捆綁在一起,
我覺得這個思考點超級有趣,真的當我們提到祝英台的時候就會想到梁山伯,
但有人問過,祝英台願意嗎?梁山伯願意嗎?
又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捆綁,
這種千古流傳,海枯石爛,永垂不朽的愛情,到底是一種祝福、一種美好的證明,
還是一種詛咒與傷害呢?
然後故事微微一轉,梁山伯不願意成為那個梁山伯,
卻因為所謂天份,所謂繼承,所謂父母賦予他的天賦,
他又被「傳承美好」再度綑綁,甚至連英台,也這樣期許著,
雖然英台是想脫出父母的繼承壓力的,但其實她卻依然如同世俗一樣,
認為那樣的天賦應該被傳承,似乎這時候她忘記了,世界也認為,
她也應該繼承她們家的輝煌,而她卻是在抗拒著!
終於,故事還是讓他們分開,各自過著個的生活的他們,
唯一的交集就是那個藝術學院,那個老師,那一間美術館,那一張祝英台為梁山伯畫的肖像畫,
再透過老師的說明,他們知道了死亡的分離,
在美術館的那幅畫中,他們對話,他們惋惜,
美術館像是一座墓園,那幅畫就是墓碑,
而我們這群觀眾,卻開始迷失,不知道死去的是山伯還是英台,
垂垂老矣的,到底是山伯?還是那個以為自己是山伯的英台?
死去的,到底是英台?還是那個以為自己是英台的山伯?
最後,帶一朵花,要再來看的,不管是山伯還是英台,
又或是只是英台當初那個以為醒了,但還沒醒的惡夢,
我們都知道著,在追逐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往往都忘記了自我,
也許我們將獲的自己追尋的方向與目標物,但你還知道你是誰嗎?
這我覺得是這齣戲,最後問所有觀眾的一個問題,
為藝術,為夢想,最大的犧牲,也許,是你,忘了你自己。
 
另外這次的劇,讓我最最最動心的真的是整個歌曲鋪成出的情緒,
十八首的歌曲,一首比一首動人,
第一首,
「為什麼不能與父母談生命的意義,只能談生活的意義」,
宛若一堂職涯輔導課,我們對於自己的人生,是怎樣的貴華?
第二首,
「自畫像」,
自我認同的課程,在生活中我們迷失了自己,要怎樣找回來呢?
第三到第六首,
「為什麼我好想告訴他我是誰」、「暗戀」、「平凡」、「跟自己談戀愛」,
我們總會遇到愛情議題,也總會因為他受傷難過焦慮,
從自我介紹的害羞,到偷偷的暗戀,到愛情中的所有糾葛與煩惱,
情感的諮商,一直是輔導課重點呀!
第七首、第八首與第九首,
「圍裙」、「我是一顆藝術屎」與「十八相送」,
先談了「性別認知」後談了「社會的價值觀」,
這看似無關的兩個話題,卻其實造就了除了對於「性別的認同」,
更是對這世界的認同!
第十到十二首,
「十五分鐘成名曲-馬文才三部曲」,
這三首歌,更是大大地談論了,這是社會極其扭曲的價值觀,
而造成了這被蒙蔽的一切。
第十三與十五首,
「梁山伯嗆聲祝英台」與「為什麼我不能告訴你是誰」,
說著就是好不容易我們找到對自我的認同,卻必須跟社會,跟身邊的人,
跟那些你覺得很重要的人事物戰爭,跟他們表露與不表露的掙扎,
十五與十六,
「十八相送2」與「自畫像2」,
就是再度傷痕累累的我們,再度在迷惘中問自己,追尋的對錯與否?
最後的「你有在美術館哭過嗎?」與「為藝術犧牲」,
才認真的問問自己,追尋迄今,你要到底是「價值」還是「價錢」,
你要的是誰的認可?而你得到了嗎?
我相當喜歡這一首首的曲子鋪成,陳建騏老師的編曲好強大呀!
 
這一齣戲「梁祝的繼承者們」,不只是一齣音樂劇,
還是一張令人難忘的好音樂專輯,
更是一次極為盛大的輔導諮商課,
給在人生中迷惘的我們,給在追逐中忘記自己的所有觀眾,
如果你有空,不妨去戲院看看最後一場還有票的「梁祝的繼承者們」。
點此去購票:兩廳院售票梁祝的繼承者們
以上,
網誌先生,是久違的看戲心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