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佰玖拾參] 想像的孩子,想像中的家,打破思考的愛!

好久好久沒寫看戲的心得了,
今天進了戲院看了一場令人驚訝的戲,笑中帶淚的說了一個新的「家」的概念,
其實我當初看到了這部戲的介紹的時候,就覺得議題太有趣,
所以還蠻沒有思考的就買下票了,
在聊心得之前,先來看看來自於官方的介紹好了,
「家庭的羈絆如何超越性別、超越血緣、超越愛情,
在跨越人性極限的衝突辯證後,共構一個完美的後現代家庭?
一對多年前痛失愛子的中年夫妻,想在身體老去前再次擁有孩子;
一個事業發達不追求愛人的大齡剩女,卻渴望懷孕生子獨立成家;
一對甫承諾天長地久的同婚伴侶,夢想一個擁有兩人血緣的孩子;
一個活在大人的想像世界中,不確定自己該不該降生的超囧男孩。
他們都不完美,他們都想要一個孩子。
為了完成彼此的夢想和慾望,他們想出了一個驚人的方法,
可以擁有一個同時具有五個人血緣的完美孩子……。」
沒錯,這部讓我很有興趣的舞台劇就是,『想像的孩子』。
1773 × 656
其實在看這部戲的介紹的時候,我真的以為會是一部很嚴肅的戲,
他討論的議題,是那個似乎被現在很多運動者視為最美好的「後多元成家時代」,
也是那個被一些奇妙團體罵得亂七八糟的「多元成家」實施後的世界,
光是這樣的背景,就似乎很沉重了,
然後,又討論了代理孕母的議題,討論了領養孩子的議題,
討論了血緣,討論了「家」的本質、核心價值,
這總總的概念,確實會讓人覺得,這應該是一部有點沉重的戲劇。
但在看完戲後,突然能理解了靖惇導演不斷的強調的「喜劇」的意義,
真要我說,他就是一部笑中帶著感情,當你眼眶微微泛紅的時候卻又笑著的喜劇,
不單純是無厘頭的大笑,還同時默默地思考著。
 
講到這裡還沒有照老習慣介紹劇情,應該會有人覺得不習慣呀!
所以一樣,稍稍劇透一點點,
一個已經能多元成家的社會,
一對因為失去孩子而離婚但保持「家人」關係的男女適存(朱宏章飾演)與可襄(姚坤君飾演),
與不想要結婚的女強人律師妹妹,吳芳(王詩純飾演),
以及一對準備要婚禮的同志情侶台生(洪建藏飾演)與哲翔(高華麗飾演),
他們相當多元成為了家人,但因為各自的理由,希望著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而各自立場不盡相同的他們,想像了這樣的一個孩子(梁允睿飾演),
在想像中,他們透過孩子與自己對話,去尋找那個他們對於「家」與「愛」的定義。
劇情切分得很流暢,從歡愉的聖誕節交換禮物,
交錯著想像與現實的對話,然後用了宗教的認同來揭開「多元成家」被認可的背景,
在過程中,不乏著有趣的台詞與演員的互動,
這時候真的看出靖惇導演在編排劇情上所謂的
「重重的話要輕輕地說,還要說的讓你笑得花枝亂顫。」
在整個劇情的設計上,在想像與現實的交替中很完整的呈現了故事,
不沉重,卻很深刻。
 
接著聊聊我很粗淺看到的技術面的部份,
說實在的,又是一部用很簡單的舞台效果,用很單純的音樂因素,
建立了一個很有氛圍的環境,
一張床、一個組合式的桌椅,而這樣的場景簡單的框架住了這一個家,
我還蠻喜歡不複雜的舞台設計,不過說實在的這樣的舞台,
對演員好像是很大的考驗呀!因為他們會在這樣簡潔有力的舞台上更明顯的突現著,
接著聊聊,整部戲的音樂部分,
我一向很喜歡希文學長的舞台劇音樂設計,
沒有很複雜喧賓奪主的音效,卻很引人進入情緒的層次感,
說說幾個印象深刻的橋段,
先是在第一幕結束前,那段有些歡愉過節氣氛的鋪陳,
慢慢到上半場那一聲嚇人的匡噹,音樂將情緒鋪得很滿,
很簡單的吉他、鋼琴,還有我這個音樂素養不高的孩子猜測的某個管樂器,
跟最後一幕疑似管風琴的略為嚴肅的悠揚感,
其實背景音樂很乾淨,但情緒卻很明確,
我還很喜歡那個孩子的玩耍聲,以及那個倒數的聲音,
都用聲音表演了很多畫面感跟情緒。
 
說完那些我自以為專業的技術層面,我們來說說演員吧!
我真的要說姚坤君老師跟朱宏章老師好可怕,
先說說坤君老師的可襄好了,
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希望生回自己孩子的母親,
一個離了婚卻與丈夫仍是家人的女人,
有著愛但又不太面對愛的複雜情緒,又不時地要與想像中的孩子對話,
詮釋著不真實的美好,跟自說自話般的悲傷感,
又同時必須很溫暖,溫暖著孩子、溫暖著其他「家人」,
又必須表現出那個渴望孩子,與失去的悵然感,
每一個情緒點,坤君老師都相當到位的詮釋,
兩段有趣的床戲,一樣是焦慮,卻是完全部的情緒張力,相當厲害且有趣。
而宏章老師,一個總用數學思考的數學教授,
看是極為理性的情感導向生物,
我好喜歡那一段跟想像中的孩子的對話,
那一段父子的爭執,卻是自己對自己的懺悔,
情緒一層層疊加上去,真會讓人稍稍得眼眶泛紅著。
 
接著同志戀人與單身女強人的高華麗、洪建藏、王詩純,
高華麗的哲翔很有趣,是多元家中的好GAY蜜,
也是那個有五人基因孩子的奇妙計畫的發想人,
是希望有一個有著自己與伴侶基因孩子卻又覺得自己可能太自私的善良人,
我很喜歡他情緒轉化的掙扎感。
洪建藏的台生,也許是角色沒有太跳出來的關係,
我一直覺得他存在感沒有那麼強烈,之前看的演出似乎都比較吸睛一些,
不過他的腳色很重要,是理性與感性最交結的一個位置,
不過我有個小小疑問,蠻想問導演,
就是,似乎台生是唯一一個沒有與想像的孩子對話的人,
為什麼呢?是他不曾想像自己有孩子?
或是其實台生一直提醒著,這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失去父母,
想要孩子的人,其實除了去想辦法受孕之外,應該正視領養這件事嗎?
這我不清楚,僅只是猜測。
然後也想問問一下台生,如果跟那個想像的孩子對話,
會是怎樣的畫面呢?應該是有趣的吧!
 
然後飾演那個孩子的梁允睿,在映後會知道戲中的幾首歌是他自己創作的我有驚訝,
是很完整很不錯的作品,聲音也很好聽,可以發張單曲來賣了!
好啦,他的演出很令我驚豔,我之前沒有看過他的表演,
這次他演了我在這齣戲裡面最喜歡也覺得最複雜的一個角色,
想像中的孩子,是每一個角色想像中自己孩子,
梁允睿選擇的不是演出一個孩子的樣子,而是一個長大成熟的孩子,
一個其實是其他角色的潛意識的自己的孩子,
我很喜歡這樣的切入點,每個人心中想像的孩子,教會自己甚麼是「家」!
然後這個角色我真覺得不好演,要有孩子的單純感,
卻又要去根據不同角色的˙想像,去呼應著那個角色的樣子,
分飾著多角,但仍然是一個人的演出方式相當到位呀!
 
最後聊一下心得,
這齣戲我覺得用很奇妙的角度討論了家庭,
不管是現在吵得沸沸揚揚的多元該不該成家?
或是孩子、父母之間的互動,伴侶對於彼此家人的感受,
甚至,一個人成家的堅強、孤單與未知的那種恐懼,
其實他追溯了家的概念,也許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覺得美好的家庭,
你心裡總會有自己的想像,就像那一個想像中孩子,
只是也許他不盡如人意,但我們總能跟這個想像學習,去理解一個「家」的樣子,
劇中有幾幕讓人印象深刻,
可襄與孩子的互動,最後那個面對自己原諒自己的100的擁抱,
對於執著得放下跟面對現實的勇敢令人記憶深刻,
先前說過得適存跟孩子的父子深談,孩子也許會埋怨父母,
但他們永遠會去接受跟理解,那些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事,
理解那些所謂的愛!
然後,吳芳跟孩子的對話,是一種做決定的勇氣,
有時候一個人做決定真的會慌張、會沒有方向感,
但那個孩子,那個家給你的責任感,真能支撐著你前進。
哲翔與孩子的對話,那段天下父母心的詮釋,
自己走過得辛苦,不希望孩子承擔,
又或是希望孩子變成自己想像中樣子的自私,這也許是許多父母的盲點呀!
我相當喜歡想像的孩子的出現,
因為想像的孩子,探討了家的新概念,
也去從想像的孩子,審視自己,明白你重視的家人,
而「愛」是可以讓「家」重新被定義,
雖然現在多元成家還在吵吵鬧鬧,但我想總有一天會有被重新定義的家出現,
並且他,會帶著「愛」給著溫暖!
 
以上,是關於想像的孩子的小心得,
好久沒寫心得,一整個好混亂,
是說好險這裡不會有人來跟我吵架說寫不好呀!
(迷之音,你老是靠腦殘粉來討拍拍呀!)
晚安拉,網誌先生,
這算久違的問候了吧!
對了,週六週日還有票,現場也可以買票,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呀!
點我去買票!(購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