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佰陸拾伍](補記系列)Amit2,在音樂舒適區邊緣的挑戰。

雖然是補記,但四月四日這天要發的文章卻是真的在當天就想好了,
在這天Amit的第二張專輯發行了,
就在我嫌棄著現在的流行音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許多領頭羊的藝人,大量產出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作品,
然後我只能默默的說著,他們只在努力的滿足舒適圈內的聽眾,
所以坐著那些堪稱千篇一律的舒適圈音樂,
才當我在這些日子不斷的跟人抱怨那個周姓音樂人的東西無趣,
那個王姓大才子的作品嚇人,那個某某天后的作品只有MV上的了檯面的同時,
我聽到了Amit2!
0020185202_bc_01
2009 年Amit相當大膽地放下了許多應該有的流行音樂元素,
從視覺與聽覺上趕了許多不安定因子,但是卻還是在流行的邊緣中打轉,
這樣應該不安份但卻又合情合理的音樂確實打開了一種很新鮮的市場,
甚至讓Amit變成了一種很酷的pop music,
其實那時候我真得覺得很險,因為阿妹不是第一次試著這樣跨出舒適圈,
跨出那個他可以輕鬆駕馭的渲染力強大的情歌模式,
依稀記得當初的火,是改變了風格,但卻沒有讓人記憶深刻著,
也許對於這首歌,音樂的印象還遠不及當時的花邊新聞吧!
但Amit用了堪稱重擊的開門見山、黑吃黑、好膽你就來的震懾人心,
也讓掉了、彩虹等歌曲繼續的渲染的情緒,在舒適圈邊緣Amit走出了一條新的路。
而這次的Amit2完全不讓人失望,
第一首源自卑南族的祈福的「戰之祭」在巴代老師的吟唱中,
Amit將有強烈祈福正能量的歌曲加上了嘶吼的騷動,與祈願般的口白形成了很有趣的對比,
滂沱的鼓點、簡單的琴聲,微量的電子音樂,搭配上卑南語深沈而不值得祈福語,
然後強勁而有強大渲染力的高音,以及如鬼魅般地唸唱,
讓一開始的intro就給人一種輝煌氣勢。
 
而誠如這Amit要給人衝到舒適圈邊緣的概念,
第一波主打,也是這張專輯的第二首歌曲完全讓人訝異,
「怪胎秀」相當大膽的嘗試了一種風格,不管是視覺或是聽覺上都相當的超乎原來所預計記得,
而歌詞更是直接點出「夠驚悚 才能譁眾取寵」的自我嘲縫,
而利用手風琴與管弦樂在一開始的鋪成,把馬戲團的氛圍與一種劇院是的戲劇性帶路的這首歌曲,
前奏豐富的很精彩,卻也融合許多的流行音樂元素,讓古典、鄉村、流行暫時跨過了邊界,
然後接著歌聲中伴隨著話語聲,讓神秘感加劇了許多,
一種怪誕藝術的元素被藏在了這首歌當中,整首歌豐富的很有趣,
說實在的比起一般的歌曲,「怪胎秀」更戲劇化了,更像一部音樂劇的一首歌曲一樣,
這樣一首歌曲,像是告訴人接下來的一場大秀,絕對讓你出乎意料的精彩,
你,慢慢地期待著吧!
而在歌詞中,也點出了現在娛樂圈譁眾取寵,光怪陸離的現象,
在自嘲的同時也諷喻著者個圈子。
 
然後接下來的一首「母系社會」,伴奏簡單的琴聲,用效果器製造出像是水的波紋感,
加上阿妹一層一層疊上去的歌聲情緒,營造出了靈魂要衝出肉體咆哮的感覺,
也是沿襲著Amit風格的直白,雖然歌名是「母系社會」卻是實際的控訴這個父系的社會,
不是整首得嘶吼,而是一層層疊上去的情緒,
像是一個多年守候的女子,慢慢地說著自己屈就於父系社會的故事,
然後情緒逐漸起伏,然後發出靈魂的怒吼,而最後收官的那一句無聊,
卻又像是不再互這一切之後的平淡回歸,層次感明確又有著豐富的情緒。
而在這樣的性別議題衝突的無聊評論之後,一首「衝突的很」巧妙地接在其後,
相較前面富有情緒的「母系社會」,這首「衝突的很」卻沒有太衝突的歌曲一樣,
大量的midi編曲帶來的未來感,卻搭配阿妹堪稱冷靜的歌聲,
像是用第三者的角度來說著這個社會那些矛盾,
愛、性、時間、毒品、宇宙、信仰、哲學、科技、政治、媒體、戰爭、藝術,
這些同時擁有兩種矛盾的創造,在這個社會當中就是這樣的複雜,
明明衝突的特性,卻在同一個概念中發想,
但這樣的衝突卻有趣著,就像這一張專輯一樣,
而輕鬆自在的曲調下,平靜溫和的歌聲,卻討論著這樣最嚴肅的話題,
最後還丟出了,「文字是…音樂是…」,
最後後給聽者,一個自己去定義與思考的問題。
 
 
接下來的「放開那個作品」,也是一首很有趣的歌曲,
開始的音樂帶出了一種文藝的氣質,弦樂與琴聲的搭配很有氣質,
真的像是一個藝術作品的感受,但是開始堆疊的各類音樂元素,
讓這首歌開始遊走在所謂舒適圈上,
習慣流行音樂的人,也許會覺得不夠芭樂,沒有情緒衝擊,
喜歡古典樂的人可能會皺著眉嫌棄旋律的不順暢感,
但這樣遊走在邊緣的歌曲卻真的相當有意思,
因為這樣不單純的音樂越元素,卻讓人慢慢擴大了原來對流行音樂的舒適圈。
而歌詞更是精彩,
…..一個作品的靈魂,再精準的文字,也難以形容….
…何必要,試著解構呢?品頭論足的?認清了….
…當不成藝術家,也別被評論奴役,冰冷的解剖…
…真實去感受,它才是真正的存在…
…何必我,還要討好誰,還要忌妒誰,無所謂…
…終將逝去的人啊,追不上雋永的作品,還是可以…活得出奇…
這些看似創作者自白的歌詞,卻是直指了創作應該有的態度呀!
 
而接著的「不睡」,似乎又是另一個面向的Amit,
相較於這張專輯中侵略性較強的歌曲,這首歌確實平凡了一些,
但如果拿到其他任何人的專輯中,卻是很有特色的文青風格歌曲,
但其實我是這樣解讀的,在聽了連續幾首批判性或是嚴肅議題的情緒後,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是否也會默默地思考著那些情緒,
這首平淡卻其實糾結的曲子,卻是藏著一種深沉的黑暗面,
…不想睡 陽光沒出現怎麼睡…
…為粉飾自己前 能忘掉一點誰有罪 誰有罪 誰有罪 誰有罪…
就這樣低吟著,更像是一種沈澱與沈重的壓抑感。
然後這張專輯中我很喜歡的一首有趣的歌曲「牙買加的檳榔」,
這首歌把音樂元素的混搭用了一個堪稱最大化的極致,
雷鬼、電音、經典的R&B唱法,還有在副歌中大量堆疊的talkbox合成器,
更是刺激著聽覺神經,讓人不自主地隨著旋律擺動著,
如果說怪胎秀結合了衝突性,
「牙買加的檳榔」則將所謂的西洋街頭流行樂的音樂做了最平衡的混搭。
 
接著「難搞」這首歌,我相當喜歡的的鋼琴旋律,
光是一整段的前奏就給人很多的戲劇感,讓人期待積下來的劇情,
一樣是用了那種劇院式的鋪成,但卻多了更多「柔軟」,
而整首歌富有的一種告解的情緒,像是深夜中自己的懺悔一樣,
不過我私下覺得在歌曲的編排上,我覺得放在不睡之後會更有故事性,
然後我非常喜歡他的前奏的編排,與最後的收尾的單鍵音的部分。
專輯中第九首的「血腥愛情故事」堪稱我這張專輯最喜歡的歌之一,
我真心覺得,如果想要去歌唱比賽不懂得什麼叫做情緒的層次跟堆疊,
請務必認真聽過這首歌,然後去體會一下這首歌的層次跟情緒,
從一開始的喃喃自語,到逐漸放出去的情緒,然後輕輕地稍微收了一些些後,
再向浪潮一樣一波波的放出來,這首歌一定很不好唱,但卻渲染性十足情緒重的經典,
在音樂上,從鋼琴到電子到重裝搖滾,更是符合了這樣一層層的情緒,
其實不難解構的音樂編排,但是整個情緒張力巧妙的很強,
而歌詞,把愛情華美下的血腥寫得貼切,
是呀,一段混亂的愛情說實在就像一本恐怖小說,
那些懷疑、可憐、可悲,然後一層層地鋪張,
而轟轟烈烈地愛,就是這樣血淋淋的,「愛也要死要活」。
最後一首,「你想幹什麼」,回歸單純的搖滾,
讓人想起「黑吃黑」與「開門見山」,像是三部曲一樣的感受,
一樣直白而奔放,然後需要很多很多重低音bass音箱才有的動茲感呀!
而格茨更是直白的說著這些堪稱社會亂象的畫面,
一句句的「你想幹什麼」,像是質疑,更是一種警醒,
而個嘶吼後的倏然而止,更是為這張專輯畫上了餘韻未決的味道。
 
在華語流行音樂不斷地陳腐爛掉的同時,
這樣富有創新並且大膽遊走在舒適圈邊緣的作品真的相當少見,
也許還是會有人捨不得走出舒適圈兒說這張專輯很奇怪,
但這張專輯就是怪,就是要譁眾取寵,
並且Amit,確實打造了一個各種音樂元素結合與突破的創新,
也許不是沒一首歌都撼動人心,
但是卻讓人對這樣的台灣華流音樂,還有期待感呀!
以上,是相當不專業的音樂評論心得,
網誌先生,默默的寫了好多字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