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佰柒拾壹] (補記系列)念念,不忘的是回憶?青春?還是那一些些不堪回首的不捨?

補寫網誌進入下一篇,在網誌應該寫好的那天剛好跟朋友去看了這一部電影「念念」,
1429185201-1492238393_n
其實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相當高,
在去年金馬知道這部電影將在今年上映的消息時,
就開始期待著,在「20、30、40」之後,再度回到台灣拍片的張艾嘉會拍出怎樣的作品?
所以,雖然遲了幾天,還是排除萬難的進了電影院看了這齣戲。
「念念」的故事是一個再綠島的女子(李心潔飾演),對於台北的花花世界有著念想,
就像她每晚說給兒女聽的那個自己改編的人魚故事一樣,
像是人魚公主的她,念念不忘的是那個宛如夢幻的那片大海、花花世界(台北),
而再綠島的她,窩在小麵攤賣麵,照顧著自己的孩子,
而說的故事給孩子聽,似乎是她面對孤寂生活的唯一憑藉。
那天,她終於帶著小女兒離開,到了台北展開新生活,
這樣的選擇卻改變了自己兩個兒女的真實人生…
被留在綠島長大後成為綠島與台東之間來回奔波的導遊育男(柯宇綸飾演),
與被母親帶往台北,卻始終無法諒解母親的畫家育美(梁洛施飾演),
各自念念不忘著當初的生活,也對於自己現在的生活自心裡低聲念念著,
而育美的生活中,也遇到了從小就失去爸爸的拳擊手阿翔(張孝全飾演),
阿翔在拳擊賽不斷撞牆,但卻一直因為那個爸爸的影子而努力著,
他們各自面臨不同的狀況,父親的死亡、愛情上的衝突、生命的誕生,
這些生命中不同的抉擇的面對,他們逐漸了解於學習著,
那些傷害深的,愛得深的,當念念不忘著,就會這樣的影響著自己,
怎樣去放下與釋懷,就是人生活著最大的問題與解答。
 
說實在的這部電影,沒有到讓我驚艷,
因為我本來是打算要看一部後勁很強、劇情複雜、寓意很深的文青電影,
但念念確實比想像中平易近人許多,不要帶著太深的眼光去思考,
就只去想想,「有沒有那麼一個人,你以為忘了,卻影響你一輩子。」
整部電影,就是在說著,人的一生總會有這樣一兩個人,
你其實不打算真的深深的刻印在心裡,但他卻總是在某些情形輕輕的漫入你的腦中。
要來假裝專業的講一些比較電影評價的東西,
念念是一部架構很文藝的電影,然後濃濃的女性主義是藏得最多的部分,
整部電影用了時空不依時序排列的交替敘事而創造了那種文藝感,
但卻沒有像是深夜前的五分鐘,那樣的文藝倒像是在考試一樣的深度,
他很大眾,但是卻有一種屬於文青電影的慢!
以影像部分而言,張姐用了很多長鏡頭拍了海景,我相當喜歡那個海的美麗,
每一部離島電影,這些海天相連的畫面都很動人,
但很奇妙的是,通常離島電影拍了這些美麗畫面時,
都會透露出一種屬於島嶼的孤寂感,像是被丟棄一樣的感受,
但是在張姐的念念中,卻除了這樣的孤寂感,還多了一種斯土斯人的懷念感。
接著在音樂部分當中,我很喜歡那首台北的天空,
對於一個長期旅居香港的張姐,他看到的台北的天空,好有台灣味,
而對於一個嚮往台北的女子,李心潔所飾演的媽媽,眼中的天空似乎真的是那樣的嚮往,
對於被媽媽帶到台北的育美,又是看著這個沒有太陽的天空,是否會想起小時候陽光明媚的綠島?
而育男,那個媽媽妹妹在的城市,那個不帶他去的城市,那個總是陰雨的天空,又是誰的笑容?
一台北天空開始了這樣的故事,很恰如其分,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音樂配置,不搶戲,但是很有台灣味,
不是哪種鄉土,而是不管是捷運聲,街景聲,還是那些海潮聲,都有一種屬於台灣的聲音。
 
接著來聊聊演員部分,
李心潔的媽媽,完全是張力極強的表現,
一開始的糾結感,想要離開卻被孩子綁住,但又無法怨懟孩子的複雜情緒,
在她收放自如的表演下,相當的恰如其分著,
然後到後來的即使到了台北,還是脫離不了麵攤生活的她的那種認命感,
以及到最後的那一種不悔,其實很令人深刻著,
還聽說在海中人魚的那場戲是她親身演出的時候,更是覺得這個演員好厲害!
而他與柯宇綸的那場母子戲,堪稱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一部分,
這時候不得不也起稱讚一下柯宇綸,
他的角色其實相當內斂,但是卻又很有份量,
那一場母子對戲,問出那句「你比較疼女兒對不對!」
那句的情緒很雜,但是卻很動人,
同時他要有那種鼓起勇氣但怕被傷害的情緒,
也要有那種想要知道答案的期待,以及許多年的情緒積累,
是個很複雜的角色詮釋。
然後育男生日的那一場戲,也讓我印象深刻,
一種熱鬧後的孤寂感,即使在臉書有許多的祝福,
但依然空虛的情緒,被柯宇綸表露無遺。
然後,飾演妹妹育美的梁洛施,其實這個角色很不好詮釋,
因為他的複雜度很高,從對母親的不諒解,一個人的孤寂感,
然後一些些的精神幻想症,然後對於男友的依賴與渴望感,
到後面對於孩子,從不接受跟害怕面對,跟最後的生下他的層次,
每一個情緒的轉換,其實都必須很分明,梁洛施這次復出的演出很棒!
不過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配音,很容易讓人掉出戲外!
另外一個角色,張孝全,我依然覺得有些可惜,
就是這個角色很跳不出來,雖然是三段主軸戲之一,
但是在念念當中,其實有點可有可無,
唯一一段讓我有印象的是跟王識賢對手的那場打破玻璃的戲,
張力十足,然後看到的不是張孝全,而是阿翔這個角色!
算是演出很精彩,只是說實在的劇本沒有給他很多優勢,
所以在表演上,應該是很有戲的幻想部分,讓人覺得很乏味,
也許是因為前面的母與子的張力太過強悍,後來的父與子真的就沒有那樣的精彩了。
 
這部電影其實是很有趣的,他討論的議題,是「念」,
也許是「一念之差」,或是「想念」與「念念不忘」,
他從愛情開場,卻主要討論的是「家」,是「故鄉」,
育男的那一句「我們都在台灣,但我們也不在台灣。」就是這樣的概念,
我們念念不忘的,卻似乎是那一瞬的一念之差,
育美的幾幅畫,那個是覺得強度,跟畫筆的聲音,刺激的就是這樣的「念」,
一種深化的情緒,就在這些念想當中。
而「我現在還搞不清楚哪裡才是家?」的疑問,更是深深地打入人心。
然後關於女性主義很強烈,是我看完電影的感受,
不管是只帶走女兒的母親,或是說出兒子「也」很有才華,
或是最後成知名畫家的是育美,還有默默的阿翔,
跟還在困境中因為妹妹而感觸的育男,
有人評論說這部片是女性的弱勢,說母親總在男人陰影下,
育美也沒有活出自我得靠男友的轉念,說出如果阿翔跑了育美會怎樣,
我並不覺得這樣,而是阿翔其實是因為育美而繼續活著的呀!
說實在的到海邊釣魚,在是覺得經營,確實是對於生命準備放棄的概念,
但是最後活下去的原因,不就是因為對育美說的那句「我愛你」嗎?
我自己是覺得張姐的女性主義很強,在整部電影漫出都是一種女性的堅韌,
還有一種在困苦環境中的成長,張姐的女性當自強的答案,
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的,但確實有它強大的部分。
最後,講一個我覺得大家搞不清楚的橋段,
就是瞿導客串的角色,其實還記得育男媽媽跟他們說的小故事嗎?
當找不到回家路的小魚,會遇到一個天使,帶他回家,
其實那個奇妙的怪人,不管是在車站提醒育美要說謝謝跟珍惜的怪人,
或是那個奇怪的PUB的老闆,都是指引育男育美的那個胖天使呀!
另外要討論一下除了想念母親,念念不忘家鄉之外的「一念之差」,
這部電影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在想如果那一念之差發生會怎樣?
如果母親不離開綠島,育男育美會怎樣?
如果阿翔爸跟兒子打了那場拳,阿翔的未來會變得如何?
如果阿翔最後離開育美會怎樣?如果育美不生下孩子會怎樣?
其實在每一個念想之中,都會有不一樣的未來與故事吧!
這部電影,沒有很直接地說時間軸的奇妙,
但是利用了時間錯置與這一念之差的概念,確實說了這部分的故事,
是相當有趣的呀!
以上是莫名其妙又從寫的電影心得,
網誌先生,為什麼他會被吃掉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