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佰肆拾壹] 深夜前的五分鐘,小清新愛情後的自我尋找與無盡燒腦

說實在的,即使是在思考了兩天後的現在,
我也還不能完全理清這部電影全部的故事與涵義,
是的,這是一部極為文青並且懸疑推理的愛情劇!
看完我的定義之後,你就知道這有多麼複雜了,
而這部電影好看嗎?我只能說相當精采,
但是你必須要夠文藝氣息,並且精神狀態要相當良好,
不然可能在迷迷糊糊之中,會緩緩地睡著。
但整部電影一定要很精神集中,
不然看到結局的時候你一定會不斷的問自己是不是其中恍神了,
錯失了某些細節,然後不斷的燒自己的大腦,但卻沒有任何的結論。
很精彩,但是絕對要認真的去看呀!
 
開始來聊聊劇情大綱吧,我盡量的不雷來說說。
阿良(三浦春馬 飾)是一家鐘錶店的修錶匠,
有著喜歡將時間調慢五分鐘,像是能活在另一個多偷到五分鐘的世界中確幸著,
有著游泳習慣的他,在泳池中因為被有如魚般的泳姿的專欄作家若藍(劉詩詩 飾)所吸引,
在若藍的搭訕下他們互相結識,而若藍的神祕憂鬱也更讓他好奇著,
後來阿良在若藍的小小惡作劇中認識了她的雙胞胎妹妹如玫(劉詩詩 飾),
如玫的個性活潑開朗略帶侵略性的與若藍截然不同,
並且身為演員的她有個出色的電影導演的溫柔未婚夫天倫 (張孝全 飾),
而如玫的生活,似乎是若藍一直所嚮往的,
姐妹倆常玩著互換身份的遊戲去感受對方的人生,
但這樣的互換角色也讓身邊的人搞不清楚誰是若藍誰是如玫?
在如玫婚禮前,兩姐妹決定一起去單身旅行,
但一場海難,導致只有一個人回來,
而這個回來的如玫,卻像變了個性一樣,
即使在她身邊的天倫也無法搞清楚她究竟是姐姐還是妹妹?
阿良在陪伴著受到懷疑的如玫,卻也被搞得更加糊塗,
如玫自己也開始不確定自己是如玫?還是若藍?
直到那只被調慢的錶再度的出現,卻被調回正常的時間,
似乎,如玫找到了答案,而阿良似乎也確定了這撲朔迷離的愛情。
 
看完劇情,應該覺得很霧散散吧!
基本上如果你看過一遍,然後沒有任何思考,
就看懂這一部電影的人,我只能非常的佩服著你,
然後,還能懂為什麼要叫深夜前的五分鐘的時候,
那我很確定,你絕對是個文青!很有深度的文青,
如果是這樣,請你容忍我接下來的屁話跟分析,
當然你可以右上X離開啦!為了不要害這些真文青被雷,
或是看到我這個假文青不專業的分析,
我在聊心得之前,先說說演員跟這部電影的一些架構手法吧!
演員部分,說實在的我著實的被三浦春馬很標準的中文嚇到了,
略帶日本口音,然後有一點點文法小錯誤,
就是活脫阿良這個來自日本的修錶匠應該有的樣子,
然後我很喜歡他有一點點笨拙的表演感覺,
那種單純的傻樣,真的是很容易讓人愛上他呀!
然後劉詩詩真的演得太好了,我一整個覺得她的戲層次分明很棒,
也是他讓這部電影的懸疑感被完全的帶出來,
我聽說有人嫌棄她演得不好的時候我只能說那些人應該沒看懂電影,
因為剛開始的姊妹個性分明,到後來的模糊感,
有些人說是劉詩詩演不好,但是就是要這樣看不出來是誰,
才是真的詮釋了這個角色呀!我覺得是她撐起來這部電影的。
另外,張孝全有一種發揮被限制感覺,
看習慣他演深情或是複雜情緒的角色,本來很期待他的發揮的,
但是說實在的,這個角色的掙扎趕我覺得還要更多一點點,
不過天倫的不安感跟不確定,倒是很恰如其分地被表達出來,
他沒有演不好,只是沒有超出了期待。
然後導演行定勳不虧是被稱做日本電影大師的人,
他創造出了「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這一類的日本純愛電影的典型之後,
又重新創造了「深夜前的五分鐘」這樣完全非典型的愛情片,
不單只是愛的氛圍,愛多了很多思考懸疑跟探討,
確實步調極慢,但是這似乎就是日本純愛電影的風格,
所以也塑造了濃濃的文青範兒,
整部電影用了大量的深鏡頭、長聚焦,加上緩慢的音樂,跟鋪陳細密的台詞,
鏡頭用了大量的遠景與近景交織切換來帶出極為唯美的畫面,
男女主角被這樣忽遠忽近的鏡頭被拍的極為浪漫,
然後古樸的鐘錶店,舊舊的老上海,
說實在的很讓人驚訝,這會是一個日本導演拍的上海,
那個時代感,非常的沒有日本風格,就是活脫脫的舊中國呀!
然後整部電影都是文藝的緩慢,思緒淡淡的,情愫緩緩的,
能將愛情文藝片拍得如此漫徐、迷醉,真的是純愛電影大師呀!
 
 
在開始聊心得之前,我要先放一下大雷,
我要跟大家直接討論一下結局的東西,
原因進了電影院,你一定會懂得為什麼我會想要討論結局的原因,
是的,因為他是開放式的結局,就算我討論了我想也不影響你看電影的感受,
搞不好還會更覺得撲朔迷離,不過不喜歡的人,一樣快點右上X離開吧!
是的,從這邊開始,就是一連串的到底是若藍還是如玫的討論,
也是我對於這部電影的第一階段思考的部分,
是的,活著到到底是誰?我們先拉回看整個電影的脈絡,
我們先來看看若藍與如玫怎樣去區分,最簡單的部份若藍會游泳,如玫不會,
電影中若藍為了讓自己與妹妹不同而特意學習游泳,後來也成為如玫來去證明自己的方式,
接著我們從伴侶的選擇部分,阿良和天倫很清楚知道是兩個不同類型的伴,
一開始若藍和如玫喜歡的都是天倫,而一樣是若藍為了區別自己跟如玫,
主動搭訕阿良這個與天倫完全相反形象的男生,
這是若藍刻意營造出的自己與妹妹的第二個不同點。
 
若藍和如玫是外貌一樣又在一個環境長大,穿不同顏色的衣服是區別,
但是互換的方式最後讓她們自己都分不清楚,
而開頭砸玻璃與盪鞦韆的並不是她們第一次換衣服,也不是最後一次。
然後關於天倫送衣服給的是被他誤當作如玫的若藍,那件一幅被媽媽在若藍的遺物裡發現,
而如玫的那件不知道哪裡來的,但是真正的如玫應該是沒有經歷過送衣服的事。
接著是五分鐘的典故,若藍是清楚知道五分鐘的故事,
所以後來阿良不斷的用這個典故來辨別他們兩個的差異性。
而若藍對阿良說自己小時候因為如玫的關係掉下鞦韆腦袋上有疤(但阿良沒見過疤),
如玫也對天倫也說過自己小時候掉下鞦韆(天倫見過如玫的傷疤),最後的阿良看到活下來的如玫?!
頭上有疤,但是沒見過若藍的所以無法確認(傷疤無法成為判斷的證據),
到最後沒人知道這個活下來的是若藍還是如玫。
然後在模里西斯的時候,若藍有寫信給阿良,
說她不再恨如玫了不再因為被搶的人生而恨了,然後也不需要將時間調快或調慢,
說她理解了活在當下的意義了,然後也是跟阿良示愛,
接著是在還活著的如玫在跟天倫離婚之後,在鐘錶店中看到了佩索阿的詩,
決定再去了一次模里西斯,然後交替場景的線索,
若藍把阿良送的手錶放在了教堂交換了十字架,然後若藍在海難發生的時候把十字架給了如玫。
一年後活著的如玫來到教堂又把十字架跟手錶交換了回來,
然後又把手錶還到了阿良桌上,自己獨自離去(阿良驚醒後追了出來)。
接下來這部分,是比較細緻的線索,根本是電影史加文化史的考題,
很難想像是日本導演的鋪的梗呀!所以要看懂這些真的不是很容易,
首先是配樂的暗示,阿良第一次看到若藍是崔健的歌花房姑娘,
歌詞基本上描述了男孩羞澀的愛情,一見鍾情的愛戀,
然後無法離棄的情緒,也在那瞬間點出了阿良已經愛上若藍的故事。
接著歌曲因為落地的書本而戛然而止,
也這時候帶出了佩索阿的詩,我認真地請教了大神之後,
應該是「牧羊人」的一部份,阿良朗誦的是「美是一種不存在的東西」,
也暗示著,也許阿良所愛的若藍是不存在的,
然後阿良跟若藍看的電影是五朵金花,是1959年的老電影,
講的是年輕人的純愛,必須說這導演也太用心,這種小細節都要藏故事呀!
然後,若藍如玫的事故時阿良聽到了梁祝的音樂,才聽見插播,
接著就是藍色蝴蝶飛過的畫面,這個是非常中國文化的梗了,
梁祝、逝去與愛情、化蝶飛舞,含蓄的點出愛情的靈魂超脫於肉體存在,
必須再次佩服一個日本人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呀!
然後活著的如玫跟阿良看的第二部電影,是小城之春,1948的老電影,
(迷之音,這個小日本是想逼死多少華人呀!)
電影是在講倫理與愛情的衝突性,然後他用阿良不敢握手的鏡頭,
來詮釋那主愛情的掙扎感與糾葛,真的是非常注意小細節。
然後他提到的神女,是阮伶玉的的大作,吳永剛導演的片子,
講的是用盡全力卻徒勞無功失去一切的女子,似乎也是暗示著不管是天倫還是如玫的一場空,
然後電影中被重點出現的佩索阿,還有特寫跟特別介紹,
其實是因為佩索阿的特殊性,他是葡萄牙詩人,有一個很特殊的席逛,
他創造了很多個不同的詩人,來寫不同風格的詩,
偽造了很多個不存在的作家,創造了他們的生平跟虛構他們之間的交流,
是的,是很標準的精神分裂的患者,導演也在此暗示如玫跟若藍的身分真真假假,
也說了這個精神分裂跟自我認同的問題。
 
以上為止,我把基礎表面上的線索,跟隱含的線索都講一遍了,
聰明的人應該要來猜測一下到底活著的是若藍還是如玫了,
這邊為了好讓大家判斷,我把活著的那個用活人代替,在兩個姊妹都還存在的時候,
若藍就是若藍,如玫就是如玫,那個不知道是誰的就是活人,
這樣描述可能會比較清楚一點點,然後在接著跟大家聊聊到底活著的是?
在天倫拜託下,阿良去拜訪活人,
活人跟阿良說,自己同時有著如玫的記憶,也有若藍的回憶,
導演用左手有婚戒代表如玫,右手表示若藍,合掌表示兩人分不出來彼此,
而天倫在樓梯間跟阿良說,活人一下子是若藍,一下子是如玫,
他覺得他無法分辨,但是其實也是證明了,活人同時擁有了兩個人的記憶,
也說明了不管是活人說若藍的故事還是如玫的回憶,都會使用第一人稱,
然後,在天倫看神女2014的鏡頭,帶到只露出半張臉的活人的照片,
這也是用影像的方式來說明,只有一半的如玫或是若藍,
在阿良朗誦的佩索阿的詩是,
「美是一種並不存在的東西的名字。是我把美給了事物,用來交換它們給予我的欣悅。」
剛剛有提到就是指出阿良為若藍心動,但是如同美一班,若藍不復存在,
同時隱射著,若藍已死,活下的是如玫。
只有若藍跟阿良知道那一隻手錶是阿良所贈與的,
並且若藍的之所以一開始換十字架是因為十字架所蘊含的重生意義,
但後來活人換回手錶並還回去,可知道,活人是知道手錶是誰的人,
所以活下來的應該是若藍。
在廣播播報事故的時候,藍色的蝴蝶是飛來找阿良不是天倫,
在這樣的靈魂化蝶概念來說,海難中去世的是若藍,回來的是如玫。
活人離開天倫加之後在阿倫那裡,電影用一種比較的方式重新的去對照著,
之前若藍做過的事情,聽鐘聲、說早安、做飯,還說她喜歡鐘錶的滴答聲,
利用重疊畫面,暗示著似乎她是若藍。
游泳是內隱的記憶,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又稱為程序記憶,
是一種長期記憶的形式,指關於技術、過程、或「如何做」的記憶。
當人學習過某些知識卻無法回憶時,這些知識的記憶依舊存在並會以一種無意識的方式表現出來。
像是失憶的人還是會寫字說話,學過騎腳踏車的失意後還是會騎,
所以活人不會游泳,因此活著的是如玫。
寫到這邊,你混亂了嗎?
沒錯導演跟我做了同樣的一件事,就是讓觀眾混亂,
這個到底「活著的是誰?」是一個陷阱,
導演也用天倫這個角色來代表傻蛋們,並且也同時說出了「我受夠了!」
這樣氣死觀眾的語句,
導演根本沒有要去說活著的是誰?其實在一開始就跟所有觀眾說了,
一開始五分鐘,就有來自女主角的獨白,問著我是誰?我到底是誰?我也許一直都不知道我是誰?
這樣的對白,不就是要人不要去太過深思,誰是如玫?誰是若藍了!
然後在這五分鐘的時候還出現根本與劇情無關的修錶橋段,
來修錶的人說,如果錶值錢就修,不值錢就算了,
老頭說了,「這錶的價值,取決與你!」
這就是,導演一直要說的,你想要認同的如玫還是若藍,關鍵是你自己怎樣決定的!
 
我想還會有傻但在執著答案,那我就再給你一點答案好了,
雖然我認為傻蛋們也許也不會滿意,
其實兩個姊妹從一開始就沒有誰是若藍誰是如玫,
她有有時候是姐姐扮演若藍,有時候是妹妹扮演若藍,
活人住在夜宿阿良家時,讀的佩索阿的詩沒有人愛任何別的人,
是這樣的,
「沒有人愛任何別的人 他愛 在別人的身上尋找屬於自己的東西
如果別人不愛你 你不要煩惱 他們感覺 你是誰 而你是一個陌生人
做你 所是的人 即使從未愛過 在你的自我裡是安全的 你只經受 少數的悲傷」
象徵的是,其實根本沒有若藍跟如玫的區別,
這樣的分別是阿良跟天倫以自己的感受去分辨的,
若藍是阿良的迷惘不安,內斂溫柔的投影,所以他尋找的的是屬於自己的若藍,
而那個開朗外放的如玫,是天倫的樣子,類似的性格,是他定義的如玫。
但是當天倫跟阿良開始發現,這個人跟他們不一樣的時候,
不只是因為他們逐漸認識自己,所以發現對方的不一樣,
也是在說在自我認同的過程中,最後被感覺到的會是那個陌生人,
最後,也是說不管若然活著還是如玫活著,
在選擇跟被選擇之後,她就是她,不再是姐妹共同扮演的如玫或是若藍,
那時一個全新的自我,不再在乎別人的眼光。
這也是活人對著天倫說,你沒有愛過如玫的原因,
因為一開始,如玫就只是兩個姊妹一起經營的,所以如玫跟若藍都沒有死去,
死去的只是不知道是妹妹還是姊姊的其中一個,
因為他們是共同的扮演著如玫跟若藍的。
這也是,若藍對阿良說「我希望如玫消失」然後又說「是不是我消失了,就可以了。」
其實他就是指不管如玫或是若藍都是她,
所以當其中之一的肉體消逝了,兩個被營造出來的靈魂,
才會統一著,從而解決自我認同障礙與精神分裂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活人一開始會握住天倫的手,說自己日如玫呢?
是因為那時候她們共同決定要留下的精神狀態是如玫,而若藍不再去扮演誰了,
(在她給阿良的信中暗示著,若藍要重生的內容,並且他們祈禱如玫能夠幸福),
但當姊妹其中之一死掉了,所以活下來的那個只好去扮演那個一直被營造的如玫。
再回到片子中一直出現的佩索阿,佩索阿致力於在自我的消失,
他讓自己消失的詩句很多,
其中,
「人類的幸運在於,每一個人都是他們自己,只有天才才被賦予成為別人的能力」
「因為我是無,我才能夠想像我自己是一切。」
姊妹經歷了肉體的無,到若藍與如玫精神共存的有,消失後才能永生。
最後告訴你,其實在電影的最開頭,所有的問題和答案都出現在前五分鐘
然後電影接下來用了兩個多小時,來解釋認同才產生價值,
而整個愛情的故事,像是一個精彩到極點的案例說明一樣。
在結束之前,我就來聊聊片名吧!
不然好像誤導人說,這部電影只有五分鐘是重點一樣,
在電影中一開市提到「五分鐘」這件事的時候,
用了把鐘調慢了五分鐘,所以就能多享受五分鐘的人生嗎?來讓人思考,
再讓若藍說出,用時間差而屬於不同世界的,
若藍想在這五分鐘的差異變成了另一個人,享受另一人個的人生,
也因此,也說著「五分鐘」讓人迷失;
除非,了解了五分鐘真正的涵義,最重要的五分鐘是甚麼?
是你決定你怎樣活著的那五分鐘,那最一開始的五分鐘,
在影片倒數第二個鏡頭,當午夜零點的鐘聲響起時,
阿良拿出手錶,發現時間不快不慢,正好是零點整,然後鏡頭給到女主角的回眸。
在深夜前的五分鐘,在過了午夜零點前你的決定,
會決定你新的一天怎樣過,因為過了午夜零點,就是新的一天,
電影也就正好在新生到來之時戛然而止。
 
至於五分鐘,到底是象徵什麼,就是導演布下的第二個陷阱,
可能是「五分鐘」阿良愛上若藍,
因為那「五分鐘」讓如玫和若藍互換身份,
又或是要「五分鐘」我們才能分辨誰是誰,
「五分鐘」賦予一切才變得有意義,因為那「五分鐘」姐妹倆完成了救贖,
而這「五分鐘」的價值,最後,取決與你。
 
 
然後既然是愛情片,我聊聊感情吧!
電影中其實有這樣的思考,
「是不是在每段感情裡,其實我們都在扮演另一個自己?究竟愛的是哪一個樣子?」
 
天倫最後選擇了逃避,而阿良選擇了給眼前充滿迷惑的女主角一個擁抱,
一如當初四人聚會後若藍對著阿良說出自己的迷惑時之後,
阿良給予若藍擁抱的認可意義。
愛情的價值也是來自於,最後的那一個取決與你的認可。
 
最後,我在聊一下很有趣的東西,
東西方的導演意識不同,
在教堂的兩場,鏡頭都定格了聖母像慈祥的微笑,
然後在很重要象徵兩人變成一人的歸還十字架時,
鏡頭還給了一個特寫,是信徒老太太的注目。
西方導演會直接訴諸宗教,
但東方導演來卻會表達度化和超脫得道時最常用的手段。
這樣的意象,似乎代表了依賴宗教的力量,跟自我超脫的差異性吧!
 
以上就是,這一篇莫名其妙讓我燒腦燒很久的網誌終於寫完,
希望網誌先生,能慢慢看慢慢思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