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佰陸拾陸] 家路,核災之後回家的路

如果說哪呀哪呀是清新療癒,那家路就是感動心靈了,

其實在看家路之前沒有太大的期待,

因為久保田直導演,導了太多的紀錄片,

所以我沒有帶著被感動的心進電影院體會,

因為是關於福島核災的電影,我也預期著會看到滿目瘡痍的撼動,

以為會是一種不忍心的感受,或是那種災後的驚嚇猶在,

但是卻意想不到的是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

要人堅強,但不遺忘傷痛,也說著思念土地與故鄉的感動。

 

這部電影的背景故事是這樣的,

在311大地震後,福島因為核電廠的災害,不再是那個受祝福的島,

受到嚴重輻射污染的土地,原來的居民無法繼續安居樂業,

原來樸質小確幸的鄉鎮,變成荒山野嶺,跟在政府的禁令下生人勿入,

澤田次郎(松山研一飾)小時候因故離開家鄉,本流浪在東京的他,

卻在這樣的時候回到了家鄉,然後在這塊他陌生卻又熟悉的土地上,

自給自足的耕種,他選擇了在這樣的家鄉中生活。

不知道他回來的媽媽(田中裕子飾)、同父異母的哥哥總一(內野聖陽飾),

居住在政府建的臨時組合屋,過著不知道未來如何的日子,

傳統而單純的媽媽,經過三年仍無法適應新的生活,也開始出現失智的症狀,

但卻清楚地記著,曾經一家人都還團聚在家鄉的每一件事,

哥哥總一,因為這場災變突然失去了工作、土地,

對未來茫然的他,又必須忍受妻子為了生計進出廉價旅館討生活,

內心挫敗而無助的他,又藏著當初弟弟離家的秘密而更心悶著,

直到次郎歸來的消息,才似乎讓家逐漸圓滿,而逐漸能踏上回家的路、重建家園的路。

 

看完了我的劇情摘要,請先不要說我故意寫得很文青,

是因為這部電影就是那樣的溫和而感人,

真的是像是一篇雋永的散文感覺的電影,

導演久保田直非常用心的對於電影的影像跟音樂最了巧妙的安排,

他將這部電影的人聲與對白壓縮到最小,讓自然的聲音,成為這部電影的主線軸,

如果對於電影音效有研究或是感興趣的朋友,

在看電影的時候,不妨去注意這種很獨特的手法,

他用大量的靜默來凸顯自然的聲音,

像是耕種的聲音、咀嚼食物的聲音、挖掘的聲音,甚至插秧的聲音,

我還挺喜歡那種用聲音的演出感來表達土地、自然的感動,

然後在影像上,果然是紀錄片出身的導演,

在片段的跳接手法是相當出色的,

把次郎的農耕生活,總一的的組合屋生活,福島自然卻荒蕪的風景,

還有那些過去的記憶片段,利用這樣的手法去穿插,並且連起來整個故事,

這樣的挑街方式,讓人去體會田園生活的安寧,

災民藏在內心的波折動盪與不安,還有那個似乎逐漸被遺忘的和災後的福島,

卻在次郎的回鄉耕種的片段中,提醒著那些對於家的存在與思念。

 

這部電影相當有趣的是在,他的劇情開始在所有人離開了故鄉,

因為核災,因為種種各式各樣的原因,這樣以離家為開始的電影卻叫做了家路,

我最欣賞的部分應該是在電影的價購方式,

他不去討論不去控訴核災的恐怖可怕與災難帶來的荒涼虛無,

但卻平靜地去紀錄那個從農牧大縣到荒蕪小鎮的福島,

不同於其他討論核災的電影或短片,會利用懸疑驚恐或是令人不忍目睹的影像,

僅用寫實的拍攝方法,藉由那些「現狀」來娓娓道來核災實際發生後,

災民們對於未來的不安與恐懼不是時間可以輕易的抹去,

對於自己生長土地的不捨,並深入探討著斯土斯民,

也反應著,即使數年過後,日本人對於福島這塊土地,

有這不願忘記,卻又不想提起的忌諱與無奈。

但誠如久保田直導演對於這部電影的詮釋,

他說了:「事件會被風化,變得薄弱,被人遺忘。」

在福島核災逐漸被人淡忘之時,卻在這部電影中,

透過澤田一家的故事看見,當災民們一夜之間失去了家園,

然後被迫住在不習慣的臨時安置區,

除了道出當地人的心聲與對於再生的盼望,

還讓人警醒著,至今災民重置的問題尚未解決,

而這樣被迫離開家園的畫面,也讓觀影者思考著使用核電與否。

 

然後再說說演員,演出次郎的松山研一,

他出色的演技,在當初的死亡筆記本的L就已經令人印象深刻,

這次演的次郎,情緒不明顯但是卻要有很多的層次,

從回鄉後的糾葛,到與家人見面的掙扎,還有對於家鄉的眷戀,

以及毅然決然回到空無一人宛如禁區故鄉的那異種灑脫的勇敢,

不容易詮釋確表達的非常動人呀!

而演出總一的內野聖陽,不虧是舞台劇出身的硬底子演員,

我很喜歡他很細膩的表演方式,

一個突然失去所有的男子,面臨生活的疑惑與煩惱,

糾結卻無可奈何,到後面的決定活著的通透,層次表現得非常明確呀!

還有永遠的阿信代表,田中裕子飾演的母親,

失智那麼不好表現的角色,讓人無法挑出毛病外,

還有她演出母青對於孩子的慈愛,以及日本傳統女性的那種氛圍也入木三分,

安藤櫻的總一妻子美佐,雖然戲分沒有非常多,

但是實力派的水準完全不會讓人覺得被其他人吃掉,

其他卡司也是日劇中常見到的驚人卡司,

像是演次郎的同學北村的山中崇、總一的好友的光石研,

回憶中的父親石橋蓮司,這些確實是非常堅強的演員卡司呀!

 

最後,再提一下幾個我很喜歡的電影橋段跟鋪陳方式,

用家庭的分散暗暗的指出離開家鄉,也從修復家庭關係帶到了重建家園的概念,

從回家到回鄉,一層層的鋪敘方式是讓人記憶深刻的,

另外母親的逐漸失智,也點明了隨著時間跟新聞不再關注也讓人忘記了這樣的核災,

而這樣的一部電影也喚起了人們的關注,莫忘了這樣的傷痛。

而這部電影除了這樣導演拍得很好,演員演得很棒,配樂配的經典之外,

我覺得最讓人觸動的應該是他背後的隱含意義吧,

電影中次郎的同學北村對於當初寫下擁核標語的悔恨與贖罪的心,

次郎父親對於小鎮開發的政見,都說明了在過度開發後的破壞,

而不知不覺的我們,卻直到了災難發生才認真看待,

當我們不愛護著這個生養我們的大自然,只能去接受災害來臨時的不安與恐懼,

電影中,提到了次郎中學時說了大自然的最好方法,是人類都滅絕了」,

活生生血淋淋地說著,人破壞自然的控訴,

而再次郎離開家鄉,似乎也隱喻著大自然的反撲一樣。

但電影中讓人感動的,卻是電影給了一個機會,

再次郎說著:「田野、高山、流水,他的家鄉,呼喚著他回家。」的同時,

就像大自然給還存在的人類們的一個機會,向母親總會給孩子原諒一樣。

在最後片段中,

田中裕子隔著廚房們,對松山研一說:「次郎,你回來了!」

而松山研一堅定且溫暖的:「對,我回來了。」

除了那個母子與家庭修補的感動,也是人類對於環境的一種懺悔,

從回家的路,到回家鄉的路,最後走道回到大自然的路,

珍惜這個自然與環境還不遲,不再破壞地球,去保護他也不難,

就像最後的母子在家鄉一株株的插秧,

我們也應該一步一步的慢慢去修補我們的環境,

去思考著,核能的存廢,大樹的保護,

而這些,我們都要努力的去開始,去珍惜著。

 

以上,

是因為很感動也很有感觸,

所以寫的落落長的電影心得,

堪稱今年最心靈深處的感動電影,

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雖然上映的電影院很少,

但錯過真的很可惜呀!

網誌先生,努力推廣他吧!

 

宣傳預告片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