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佰貳拾] 那個叫做孫中山的行動代號,超現實的寫實社會

在電影節時沒買到票所以錯過了,看到上映就很開心的去觀賞了,

依照慣例,還是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

易智言易導的電影,我很有映像的是那部打開了台灣校園青春片新格局的「藍色大門」,

在那之後,一籮筐相似背景的電影不斷出現,也確實形成了一個流派,

抒情、情緒性、單純的愛戀,這些似乎成為台灣校園青春片必須的元素,

但是易導再次重新的去定義了校園電影,

其實我蠻佩服將自己訂下的標籤撕下,然後去挑戰一個新的形象這一件事。

 

大概來說一下劇情大綱好了,

兩個自認自己是最窮的高中生,為了班費與畢業旅行費用,

腦筋動到了學校儲藏室中廢棄的孫中山銅像上,

然而,兩人卻沒想到對方也有同樣的打算,

在阿左(詹懷雲飾)發現小天(魏漢鼎飾)也有同樣的計畫後就準備要阻止他的行動,

卻因為發現小天比他更淒慘的家境,決定說服他加入自己的行列。

然後彼此的諜對諜,一場兩方人馬對於銅像的爭奪戰開始展開,

而這場爾虞我詐的銅像爭奪戰,卻成為他們他們開始反省自己的貧窮與階級宿命的契機。

廢棄銅像似乎就像孫中山先生叨念著的均富概念,

用相當隱晦的方式從阿左、小天身上慢慢地蔓延開來。

 

對於這部電影,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也許有些人會期待易導的電影那種很深層的情感,或是這種諜對諜的竊盜片應該有甚麼大場面,

但是,這一部片其實是一部很簡單的電影,

先不討論他用的隱喻手法,光是劇本的背景鋪成、演員素的很天然,

沒有那種純愛或是你死我活的橋段,

從很簡單或是有人說很白爛的沒錢繳班費當作起頭,

但是也許這樣有點荒謬的劇情,卻像是所有高中學生應該有的生活,

開始來不專業的電影討論好囉,

這部電影用了一種有點荒謬的超現實拍攝手法,

不是說用了甚麼嚇死人的聲光特效,而是在劇情的走向用了一種符合邏輯的顛覆邏輯方式,

聽起來很難懂對不對,其實很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

易導用了高中生的思考觀點來詮釋這部電影,

所以在這些高中生顛覆一般大眾思考的邏輯下才能詮釋了這樣的劇情鋪成。

在演員上,我發現易導好會用這些素人演員,

也許是劇本適合,也許是演員有天分,也或許是易導帶戲帶的好,

相當自然而不做作,而演員也沒有過於搶戲,

然後那種天然呆的感覺,很適當的把笑點藏進了劇情。

拍攝上,用最簡單的鏡頭,沒有甚麼大型的鋪排,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好啦,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是劇情鋪成的部分啦!

很有趣的幾個隱藏元素,孫中山銅像、阿左與小天等角色、國際歌、面具,

孫中山銅像,曾經是台灣很重要的一種政治圖騰,

曾幾何時,已經變成儲藏室的雜物之一了,

在台灣這些年的統獨議題的影響下,

國旗、國歌、國號以及國父都被帶上一種非常詭異的色彩,

但其實在台灣擁護這些國X的人們帶領之下,

卻好像偏離的三民主義主張的民生主義,

雖然有點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概念,也許有人還會說那是共產主義,

但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的概念,卻在這幾十年來的台灣中逐漸消失,

在極度的資本主義下,才有了「比窮」的諷刺劇情,

而這樣一個革命家的象徵,更是把諷刺社會的涵義悄悄的藏了進去。

 

然後阿左、小天與所有的角色們有很多的故事性,

先說說阿左剛遇到小天時的對話,

那一句在預告片也看到不斷複誦的「我沒有想偷」,

其實就像是回答大多數人看到電影情節時會問著的問題「因為窮就要偷東西嗎?這樣不對呀!」

透過阿左的嘴巴,其實在「我沒有想偷」的語句中,卻是藏了「該怎麼辦吧!」

在比窮的階段當中,

大家因為對白:「我爸爸很窮、我阿公很窮、我阿公的阿公也很窮。」而大笑著,

卻發現,在現在這個社會,因為法律與政策的資本自由化,

所以有著這樣的U型化必且一代傳一代的悲哀,

而在被資本主義剝削的主角們,只好開始尋找夥伴讓自己試著脫離困境,

所以阿左跟小天,各自有了自己的夥伴,

在劇中,沉重的銅像似乎就象徵了難以改變的社會體制,

當四個人無法撼動時,只好五個人,不行就只好六個人、七個人、八個人,

而因為面具分不清楚你我,所以不同夥的兩群人,放下了成見、階級合作著,

一起,甚至一起莫名地擊退警衛(高官政要),

但當卸下面具,大家開始考慮身分、地位、陣營,衝突就開始了,

最後即使大家都很努力地想要移動著(改變著)銅像(社會體制)

卻會因為衝突,銅像(社會體制)又會默默的「站」在路上。

然而當神情肅穆莊重的孫中山銅像,手上拿著三民主義佇立在西門町的繁華鬧區,

就像是看著民生主義中的「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變成滑稽的口號,

這樣的格格不入,卻是易導巧妙的諷喻了。

然後,我非常喜歡電影中追逐戲一直到打架的運鏡,

兩人的追逐,從小天追著開著車的阿左,到阿左追著尋找掉落銅像的小天,

然後我覺得是電影中最令人映象深刻的鏡頭,一鏡到底的兩人打架,

看出了小天對人的不信任,對於脫離貧窮(不平等)的執著,

到最後兩人被警察追,然後阿左的燦爛笑容,

突然覺得這個社會到底給了這群孩子們甚麼?

也讓人不禁反思著前些日子的學運,

似乎也是社會逼著這群還是孩子的人走上街頭。

而生教組長(張書豪飾)不斷跳針的「全部重寫!從頭寫起!」,

黑板上寫著非常官腔的架構跟限定的字數,

卻沒有說怎樣寫,或是對於為什麼會發生的關心,

還有那段「他們知道了!」又是知道了什麼?

宛若政府一樣的跳針,說知道了,說會修正,

但卻不知道怎樣開始,知道了甚麼?修正了什麼?

在角色部分,很搶眼的還有洪都拉斯的父親,

打小孩確實不可取,但也象徵了「窮」壓迫的情緒,

還有那個僅存的尊嚴被抹滅的屈辱,卻又讓人心寒跟心驚。

最後,關於人物,易導在這部片中用了很多的重複的技巧,

讓人在不同環境情緒下,去理解那些看似跳針的對白,

其中,「我叫阿左,左邊的左。」似乎就是那個想要擺脫貧窮的社會主義的象徵,

那個想要推翻不平等體制的左派投影。

而「我叫小天,天空的天。」的回應也許是易導想要藏在片中的溫暖吧!

 

另外還有隱含意的國際歌,

國際歌,是社會主義運動中很重要的歌,

他是在當初巴黎公社委員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所做,

除了是代表了馬克思創立的「第一國際」的概念之外,

也象徵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聯合對抗資本主義的概念,

必須團結,不是為了革命,而是為了爭取生存的權益的團結。

然而,在台灣雖然是被稱作民主國家卻因為統治階級的教育下,

勞動階層宛若一盤散沙,因為不夠團結,所以沒有政治上的話語權,

當他們站出來抗爭,就被攻擊說不守秩序,

至於罷工,卻因為沒有串聯,所以變得相當無異議,

一首背景音樂國際歌,就點出了不夠團結的社會呀!

而劇中的另一首往昔,又是令人感傷的,

也許他是出現在諸多笑點之間,

但其實林慧萍的聲音唱出:多美妙,啊~往昔,

隱喻著青春成為往昔,但這樣的抗爭跟青春的任熱情與動力呢?

另外,易導很喜歡面具,

藍色大門中林月珍讓孟克柔戴上印有張士豪的面具,

就像是把情愫偷偷的藏在面具之下,面具被賦予了隱藏情緒的意義,

而這次的藍髮少女面具,不但是便宜然後戴久會癢,

也藉由這樣廉價劣質的面具來說了,

這些孩子賴以保護自己的防護罩,是多麼的薄弱,

也似乎說著他們的純真爛漫是如此的可以被輕鬆擊潰。

 

電影看完,看到最後的鏡頭,隨著載銅像的車前進,

經過天橋時鏡頭往上,一群高中生在橋上101前振臂高呼,

然後又默默地晃動往下的鏡頭,用簡單的穩定到晃動的差異性,

似乎像是在為那些年輕的熱血默默地搖頭緬懷一般,慘澹卻青春無敵。

這一部電影,又重新的定義了校園劇的定位,

除了討論愛情之外再進行了一個進化,

但進化的同時卻是在講逐漸退化的社會,

從年輕人應該要追夢、信仰愛情,到被貧窮與社會體制追著跑,

其實確實能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時代感,

易導的「行動代號:孫中山」,沒有用嚇死人的特效,或是華麗的卡司,

沒有炫麗的鏡頭操弄,或是感人熱淚的煽情橋段,

素人卡司,簡單的劇本,樸質的鏡頭,卻帶出了一部很有意境的好片,

用超現實的手法反映了最寫實的社會,讓人在笑鬧間默默沉思著,

如果有機會,確實應該去電影院去思考跟感受一下,

至於那些覺得不好看的人,也許他們人生真的沒有太多的挫折吧!(笑)

 

以上,

是每次都會很落落長的電影心得文,

網誌先生,我真的很優秀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