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叁佰捌拾玖] 「八月,在我家」也許也在某個月份的某個其他人家

今天在休息的行程中排了一場舞台劇的觀賞,

卻忘了綠光劇團的戲,往往情緒會比較沉重一點點,

似乎有一些些不容易達到休息的效果,

但是也許這樣的情緒洗禮,也是一種別有雅致的精神鍛鍊吧。

 

「八月,在我家」,他改自一個美國百老匯的巨作August: Osage County,

Tracy Letts是一位非常有才的劇作家,而黑色幽默更是他所擅長的,

而這部劇的劇本,也賣給了好萊塢拍成了八月心風暴,

由於陰錯陽差的關係,我還沒有看過這部頗受好評且卡司強大的電影,

所以,等我看完電影會在補寫電影的心得的!

至於台灣版由念真導演重新編劇後,與他兒子吳定謙一同執導的舞台劇,

說實在的我是完全沒有做任何功課就進去看戲的,

但我從舞台劇結束迄今,腦袋還能迴盪著念真導演的開場內容,

尤其是那一句,

「生命如此漫長,我會講這不是我的感嘆,這是詩人艾略特的名言

,要是我我會講說,恁爸活得有夠膩(台)。」

一句看似詼諧,卻是相當感傷的一句話,

也在這樣的語句中,醞釀出一個有許多問題的家庭中,那一絲的憂傷。

 

這部劇,總共13個角色,每個角色卻都鮮明的很重要,

念真導演的魏立德,王琄的麗蓉是他們倆個把這樣一個崩解的家庭故事架構出了輪廓,

然後同樣是象徵長一代的北安老師的成泰、與瓊煖老師飾演麗蓉的妹妹,

更是一緊一緩的搭配,其實也是一種糾葛吧!

我好喜歡三姊妹的搭配,似乎光是這樣三姊妹與他們的伴侶的互動,

(靜芬:坤君老師,靜美:瑞君老師,靜安:周幼婷;大業:宏章老師,浩然:梁正群,國興:長灝老師)

以及與母親的互動之間,其實可以看出好多間題與愛情之間的疑問點,

念真導演說:「這齣戲反映台灣現狀,大家都不說實話。」,而王琄的麗蓉就是這樣一個說實話的腳色,

也許麗蓉在劇中並不怎麼討喜,是一個凡事都要管的媽媽,

講話則是很容易的尖酸刻薄、講話帶刺,因為愛吃藥所以常常用藥過量導致了偶而會歇斯底里的瘋癲,

她也許是因為吃藥、也許是因為丈夫的背叛、也許是女兒的不在身邊,

所以髂種強烈的不安全感,擔心不被重視的不安全感,讓她的言語更加鋒利,

而每一句「沒有人可以瞞的了她的任何事」的事實更是像把鋒利的刀,殺傷了她身邊所有的人。

大女兒靜芬其實跟媽媽很像,講話一樣帶刺,一樣看吳冠這世界與社會,

一樣堅持不服輸,一樣用很高的標準在衡量身邊的事物,

最後把所有人逼離開家的時候,她卻只能一個人硬撐著留下。

老二靜美雖然沒有姊姊的從小優秀跟優越感,但一樣地的堅持,一樣的擔心不被重視的不安,

在極度的不自信中,在尋找一個逃避的出口。

老三靜安,看似最幸福的,其實是社會化最深的人,

她其實很了解世界的不完美,跟那些缺陷存在,但她選擇的不是面對與接受,

而是假裝看不見的逃避著,看似幸福但藏在這個角色中的孤寂與悲哀其實更重。

 

三個女兒的男人,也許大業的教授身分看起來很地位崇高,

又或是國興的事業發展得最為興盛,

而老是被母親用高標準嫌棄的浩然,我卻覺得他是這部戲中唯一個不哀傷的角色,

也許毫無成就,也許平凡的出奇,也許懦弱,也許沒有肩膀,

但卻單純的有夢,對於世界還保有許多美好的認知,

而劇中戲分可能沒有那樣重的孫女瓊恩、警官大維、幫傭佳玲,

我個人倒是很喜歡瓊恩的戲劇張力,十足的叛逆青少年小屁孩,

但在這樣的叛逆情緒後,其實是否是缺乏父母的關愛,或是在尋求著陪伴呢?

另外,大女兒靜芬的初戀情人大維,為這個有些沉重的劇,

上了一點緩和的顏色,似乎逐漸變質的社會與家庭,

保留了當初最單純的樣子與真摯的那一份顏色,

但就像靜芬說的:「已經記不得自己當初的樣子了!」在逐漸變質的世界當中,

又有誰能記得自己以前的真,以前的純粹。

而在劇中看似旁觀者的佳玲,也就是那個隨時會傾斜天平的平衡點吧!

 

然後,劇中幾段的愛情,我對於大業與靜芬的那段確實印象很深刻,

也許他沒有那種勇往直前不顧一切像是浩然跟靜美那樣的純愛熱戀,

也不是靜安跟國興的你情我願的各自遊戲人間,更不像是立德跟麗蓉的互相虧欠,

但那一段對話確實真的讓人思考了一下,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似乎都是背叛的人會去問被背叛的人說,我們能不能回到從前,

也在一般的印象當中,似乎也只有受害者會去說,我們回不去了,

但是劇中靜芬問大業說,「你是不是不會再回到我身邊了。」

其實那一句當中,隱藏了多少的哀愁,期待,跟恐懼呢?

而大業要回答出「是的,我不會回到你身邊。」

卻也要多少的勇氣、與背負多少的情緒呢?

不論及愛與不愛這件事,而是在長時間的相處,

有多少人能這樣捨棄習慣,把曾經經營的情感完全捨去,

而這樣一來一往的對話,讓人思考著愛情的鬆緊度這一件事情,

也許當你放鬆了某些環節的時候,能讓聯繫緊密更多,

但如果錯過了那個個鬆緊的時機,彈性疲乏了,好的狀況就是這樣鬆弛著,

而不小心的斷裂,這會傷害到還不願意放手的那一個人。

 

念真導演在訪談中有說過,「八月,在我家」像是一部八點檔一樣的配置,

亂倫、外遇、分居、離婚、親子問題無一不包,

但這些東西,似乎看起來離平靜的生活好遙遠,但卻實際上在身邊上演,

也許,就是向麗蓉在告別式後的飯桌上的台詞一樣,

「現在的人,都不愛說實話」,在我們編織的美好假象下,

是不是也藏著千瘡百孔的問題呢?

劇情上或許由於三小時縮減成兩個半小時的演出,

所以情節推展變得很快速,情緒鋪成也許會有一點點匆促了。

但整體而言,由於演員強大的實力所帶出來的戲劇張力,跟念真導演與台灣社會家庭無縫接軌的編修,

王琄、姚坤君、范瑞君大師級的表演,從失蹤的一家之主,然後帶出了夫妻、母女、手足、伴侶之間,

不願也不敢挑明說出來的那些複雜關係,困於酒精的立德、困於藥物的麗蓉,困於夫妻關係的靜芬,

或是困於對姐姐與丈夫的虧欠的麗心,還有受困在愛上自己弟弟的靜美,

在一個個道德倫理的牢籠之中,這些其實在台灣社會不算少見的問題哩,

逐漸分化著,愛著,也恨著,離開卻也深深地被牽制著,

也許在台詞中,還是讓人笑出聲的幽默,卻似乎沖不淡那沉重感。

 

然後,聊聊聲光部分,

我其實一向喜歡綠光的舞台設計,這次宛如樣品屋的房子,

 

我真的還蠻喜歡的,把舞台切分為五個空間,

然後在每一個空間中其實都同步的演出,藉由燈光的控制來集中觀眾的目光,

細心的觀眾,可以在一樓在爭吵時看到二樓的平靜與歡樂,

這樣對比但又不讓觀眾過於分心的方式,我其實跟一些做劇場設計的朋友觀感不太一樣就是了,

也許少了一些靈活感,但這樣集中式的電影手法,

應該更能讓大多數的觀眾去感受到並身歷其境著。

是說配樂部分,我倒覺得沒有當初的清明時節嚇唬我,

清明時節利用強大的音樂來震撼人的手法在這齣戲沒有太多,

但也許是光是演員的戲劇張力就讓人情緒接應不暇了,

所以就沒有那樣多的音樂張力吧!

 

劇中有太多經典的畫面,

不管是開場念真導演的引言、王琄老師麗蓉與靜芬的搶藥、作主橋段,

或是其實不親密三姊妹的親密長談,

與靜芬的戀情,不管是對於丈夫大業,初戀情人大維,

還是想藏住祕密的靜芬、想知道秘密的靜美、不經意說出秘密的麗蓉的對手,

到最後離開的靜芬、留下的麗蓉,幫忙擦淚的佳玲。

這些橋段當中,都有好多的情緒與感觸,

如果,明年還有這齣戲的演出,請絕對不要再錯過了。

而七月份在台中的演出,在台中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吧!

相關資訊:http://ppt.cc/FWyH

以上,是本來不打算寫如此長篇大論的心得,

不小心就這樣落落長了,

期待接下來的人間條件6,話說有人要跟我一起看嗎?台北場的部分。

有的話,請跟網誌先生登記一下。

晚安啦!